風景這邊獨好
訪山東省發改委主任費雲良
    2007-08-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黨的十六大以來,山東經濟發展形成了哪些體現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産業?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態勢如何?為此,本報記者對山東省發改委主任費雲良進行了專訪。
  費雲良説,這幾年,山東的經濟發展積極穩健,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先後邁上1萬億元、2萬億元兩個大&階,人均佔有位次前移,全省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4%以上。
  他説,近年來,山東圍繞建設製造業強省,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支撐,突破重點裝備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形成了能源、化工、機械設備、食品、服裝紡織電子及家電等一批優勢産業,全面提高了山東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能源産業。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石油儲量豐富,傳統能源比例較重,新能源比例較低,不到1%。幾年來,圍繞提高能源支撐能力,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能源建設步伐,提高能源效率,能源産業得到較快發展。2006年,能源産業實現增加值1953.1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7.6%,居全省第1位。
  化工産業。山東以大型化、集約化、精細化為方向,通過大項目、大企業帶動,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促進了化工産業的發展。2006年,化工産業實現增加值 1717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5.4%。
  機械設備産業。近年來,山東以加快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為重點,大力發展汽車、船舶和關鍵設備,着力建設重型車、轎車、微型乘用車、越野車、改裝車、特種車等整車生産中心和與之相配套的零部件生産中心,努力提高青島、煙&、威海造修船中心和濟寧內河造船等生産能力,産業集中度得到提高,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食品産業。山東是食品大省,食品産業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幾年來以發展農副産品深加工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業産業化、大力培植龍頭企業等戰略,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製造技術,提升産業競爭力。去年,食品産業實現增加值1296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1.6%。
  服裝紡織産業。圍繞紡織服裝發展,山東突出抓了原料、面料和服裝三個環節,以優勢産品和企業為依託,加快印染工藝改造、技術裝備更新和新型面料開發,不斷提高服裝設計和製作水平,加大市場營銷力度,打造知名品牌,促進了産業的迅速發展。去年,全省紡織服裝産業實現增加值1117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0%。
  電子信息及家電産業。山東充分發揮名牌企業和地域優勢的聚集效應,以濟南國家軟體基地、青島國家電子信息産業基地為依託,以海爾、海信、浪潮、中創、鴻富泰等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適銷對路的産業,促進信息産業並帶動製造業的升級換代,加快了國民經濟信息化步伐。
  費雲良説,目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未來5年,山東將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培育優勢産業,推進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
  一是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着力打造製造業強省,以重大建設項目為載體,加強與跨國集團合作,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及家電、機械、化工、食品、紡織服裝、材料六大支柱産業,延長産業鏈條,積極培育産業集群,形成産業層次高、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新型支柱産業格局。突破重點裝備産業,加快突破20類重大裝備,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不斷提高産業整體素質和裝備國民經濟的能力,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重點改造造紙、塑料、新型包裝材料、化肥、輪胎、水泥、平板玻璃、建築衞生陶瓷、新型墻體材料、耐火材料等10個行業。
  二是把繁榮發展服務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加大資金投入,以膨脹規模、提高層次為重點,努力提高服務業佔生産總值和就業的比重。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中介服務三大行業,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壯大發展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旅游、文化、房地産、信息服務四大行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規範提升傳統服務業,重點改造提升商貿流通、餐飲、交通運輸三大行業,提高服務效率和現代化水平。開拓服務業發展新領域,重點實施社區服務連鎖、全民體育健身、汽車服務、教育培訓、家裝家飾、租賃、農村信息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等培育示範工程。
  三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集約化和社會化為方向,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實施優勢産業優先發展戰略,提高農業發展層次。以優勢産業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形成8個優勢産業帶、11類優勢農産品和100個名牌産品。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産裝備水平。深入推進農業産業化,完善農産品加工體系和市場流通體系,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增強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和農村集體組織經濟實力,
  四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鐵路、港口發展,加強公路、航空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加快形成“三縱三橫”的鐵路網主骨架,完善“五縱四橫一環”的高速公路網,努力把青島港建成北方國際航運中心,航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航線四通八達的運輸體系。提高能源支撐能力,加快能源建設,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南水北調東線、膠東輸水幹線工程和一批水庫項目,提高水資源供給能力。加快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努力提高防洪標準。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建設,形成覆蓋全省的共享型、集約化信息網絡體系。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