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有望卡住污染企業借貸
    2007-07-31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後上了環保部門“黑名單”的污染企業再想向銀行貸款估計不太容易。
    今天,環保總局首次把一份寫有蚌埠農藥廠等30家環境違法企業的名單交給了央行和銀監會,按照三個部門在7月份共同擬定的《關於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的意見》,全國的金融機構將不得對這批污染企業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這也是三個部門近年來一直醞釀的要用“綠色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産業的盲目擴張”的最新舉措。
    據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介紹,今年上半年,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曾就“共享企業環保信息”聯合發布文件,要求金融部門要把企業的環保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此次三個部門的文件則要求,今後金融機構要依據環保部門通報的企業污染治理的情況,嚴格貸款審批、發放和監督管理,對未通過環評審批或者環保設施驗收的新建項目,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對各級環保部門查處的超標排污、超總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許可證排污或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污、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已建項目,金融機構在審查所屬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申請時,應嚴格控制貸款。
    潘岳説,三個部門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協調會交換信息。環保部門向金融部門提供的污染企業名單包括,發生重大、特大環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業,污染物長期超標的企業,掛牌督辦企業、限期治理企業、關停企業,拒不執行環保處罰決定的企業。
    據悉,近期銀監會將向各大商業銀行公布國家環保總局處罰的企業名單和“流域限批”的名單,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控制對這些企業和區域的貸款。另外還要組織對因企業環境違法問題造成的不良貸款情況開展調查摸底,對未能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和“區域限批”的地區,將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調整該地區的貸款結構;對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的地區,將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搞好貸款服務。
    談及三方合作的背景,潘岳説,對於當前水污染事件集中爆發的趨勢,“區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環保總局在現有法規內使出的最強力的措施,但作為單純的行政手段,還是不能根本遏制污染惡化的趨勢,需要更多地結合經濟杠桿的力量。
    200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佔到GDP的49%,其中重工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和電力等六大高耗能高污染産業則佔工業能耗的70%。環保部門認為,增加這些行業的企業獲取資金的成本,甚至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是遏制其投資衝動的緊迫要求。
    據介紹,綠色信貸已經是國際潮流,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匯豐在內的至少43家大型跨國銀行明確實行“赤道原則”,在貸款和項目資助中強調企業的環境和社會責任。
  相關稿件
流域限批:河南週口環保整改先"拎"名牌企業 2007-07-11
“拯救地球”環球音樂會掀起全球環保熱潮 2007-07-11
長三角一體化不妨從環保開始 2007-07-10
“拯救地球”音樂會掀動環保熱潮 2007-07-09
環保監督要向民眾分權 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