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漲價讓我們再次感到生存壓力
    2007-07-25    畢曉哲    來源:紅網

  面臨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漲的重壓,苦苦支撐了近一年時間的中國方便麵業也不得已加入價格調整的大軍,媒體的記者23天從世界方便麵協會中國分會獲悉,在高價方便麵6月份已率先提價後,從7月26日開始,以華龍、白象等為首,佔據我國大部分市場的中低價方便麵價格將整體上調。(7月24日紅網)

  此次全國方便麵行業價格大調整,從漲幅來看,最高提價幅度達40%,平均提價幅度約20%。雖然換算下來每包面約2-4角錢,算是小錢,平民百姓估計還能承受得起。但是,小小的方便麵價格並不是市場經濟孤立存在的一部分,它的價格走向直接關係着老百姓的菜籃子、面袋子和腰裏的錢包。方便麵的漲價如果和現在高歌猛進的房價、肉價結合起來看待,已經讓哪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方便麵企業為何聯手漲價?主要原因是迫於原料成本久高不下。據業內人士介紹,自2006年以來,方便麵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其中,佔據方便麵成本18%的棕櫚油,從去年均價4200元/噸,猛增到現在的8000元/噸,僅此一項,方便麵成本即增高11.12%。麵粉價格也由去年的均價2.04元/公斤,上漲到現在的2.16元/公斤,由此影響到方便麵成本增高1.72%。在這樣的艱難生存環境之下,企業要發展,還是維持必須開支,漲價似乎在情理之中。
  面價漲了、油價漲了、豬肉價格竟然達到了近些年來的最高點(有的地方達到了18.57元每500克),那些靠工資養家糊口的工薪階層如何能承受得起?本來就微薄的工資,連年來的漲幅幾乎填進了物價漲幅的窟窿。雖然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工資數據讓老百姓好一陣子“自慰”,據説:“2002年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422元,到2006年達21001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12.0%,是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實際工資收入水平增長最快的時期,高於物價漲幅。”我們這些老百姓們咋沒有什麼感覺,不但沒有工資增長的感覺,反而生活壓力咋越來越大呢?是我們這些小民百姓感覺遲鈍,還是統計數據有誤?為何民間和官方的感覺總拍不到一個點子上?
    日常必須的消費品久居不上,毫無疑問給群眾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城市居民也不是不知道肉價高會給豬農帶來一些利益,也能提高養豬積極性,但是就這麼長期的漲下去總不是好現象吧。更令不安的是,從央視《決策者説》來源的官方消息稱,今年國慶中秋肉價還要漲,而且高肉價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如此高的肉價走勢,如果不能保持到一個合理的平穩度內,對市場、對群眾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都會産生深遠的影響。
   方便麵漲價是一個時期物價上漲的必然。“牽一髮而動全身”,小小的方便麵價格可能直接聯着菜價、蛋價、奶價和肉價,乃至現在高歌猛進的房價。如果政府有關部門不能妥善處理物價居高不下現象,哪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大量群眾可能就被迫“戒肉、戒蛋”和不吃菜了。至於房子問題,吃的都成問題了,還有心情考慮住哪兒?

  相關稿件
生豬漲價 “罪”不在飼料 2007-06-13
從稀有金屬漲價看“中國定價” 2007-06-12
農業部獸醫局局長:豬肉漲價主因是供給不足 2007-06-12
食品漲價:不能回避的民生難題 2007-06-04
王學慶:北京全球通單向收費實為漲價[圖]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