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價格豈能漲得如此“方便”
    2007-07-25    趙志疆    來源:新快報

  從7月26日開始,佔據我國大部分市場的中低價方便麵價格將整體上調,最高提價幅度達到40%,平均提價幅度在20%。“這次提價,是繼康師傅、統一等高價方便麵6月份開始提價後,行業採取的進一步自救行動。”世界方便麵協會中國分會事務局局長孟素荷介紹,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農心等10多家知名企業全部參與此次統一調價,其市場覆蓋率達到95%以上。(7月24日《京華時報》)

  “漲聲一片”中,方便麵價格的上調似乎是在情理之中,然而令人費解的是,“真正處於公平、公正競爭之下”的方便麵行業,為什麼不是由各個企業自主調整價格,而是由行業協會牽頭統一採取行動?孟素荷介紹,第一次價格協調會過後,高價方便麵平均漲了0.2元,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消費者基本都能平靜接受,因此,第二撥提價將擴大到所有産品,而本次提價的中低價産品佔據我國方便麵市場的60%以上。看得出來,漲價尺度的操控不僅取決於企業的自身情況,而且還在不斷試探着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力。如此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漲價風波中,方便麵行業協會的作用至關重要。
  實際上,類似行業協會引領漲價浪潮的事情絕非個例——從房地産到成品油,甚至是不久前沸沸颺颺的牛肉麵,每一次價格波動的背後,總能依稀看到行業協會的影子。行業協會推動漲價的理由無外乎“行業自救”、“規範經營”,而慣常的手段正是結成“價格聯盟”、實施“統一價格”。
  毋庸諱言,絕大多數行業協會成員都是本行業大中型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足以賺取暴利的“價格聯盟”無疑對他們有着強大的吸引力,規避公平競爭實現暴利追求之餘,憑藉“價格聯盟”,仰仗“行業協會”,打壓擠兌“薄利多銷”的小企業的做法也並不鮮見。正因為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及國家發改委所制定的《關於制止價格壟斷行為暫行規定》都明確規定,經營者之間不得通過協議、決議或者協調等串通方式來統一確定、維持或變更價格,實行價格壟斷。任何組織或單位都無權制定出一個價格,強制他人執行。否則將受到3萬至30萬元的罰款。
  作為連接政府與企業的橋梁,行業協會的作用僅限於信息溝通以及規劃行業內企業行為,組織“價格聯盟”來策劃漲價顯然不屬於其職責範圍。然而現實情況是,“價格聯盟”雖然屢見不鮮,但卻很少因此而承擔責任,熱衷於“穿針引線”的行業協會更是處於被人遺忘的角落。於是,通過組建“價格聯盟”嘗到甜頭之後,他們禁不住試圖構建更為龐大的“聯盟”——方便麵行業分步進行的兩次提價就是最好的例證。
  物價上漲高燒不退,任何一次價格波動都足以引起民眾的恐慌。這樣的背景下,方便麵行業的“價格聯盟”值得引起足夠的重視。就算方便麵的價格有必要調整提高,也應該由生産企業依據經營成本以及市場需求進行合理調整,而不應通過行業協會實施行業壟斷。民眾關心此次風波,不僅僅是關心方便麵該不該漲價,更是關心方便麵的價格應該如何調整。類似“價格聯盟”的力量越強大,民眾的權益就越容易受到侵害,即使漲價,方便麵也絕不應該漲得如此“方便”。

  相關稿件
原料漲幅最高達20% 方便麵本月底全面漲價 2007-07-24
肯德基漲價與牛肉麵限價 2007-07-19
空調上演"最後瘋狂" 市場漲價"有價無市" 2007-07-17
商品玩起隱性漲價 2007-07-16
新一輪生豬漲價暴露未來“豬市”遠慮近憂 200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