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8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006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全區各族人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大節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快社會事業進步,實現了“十一五”經濟社會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經濟總量:全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06.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增速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8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79.18億元,增長6.1%;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347.54 億元,增長17.3%,其中,工業增加值288.32億元,增長18.5%;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280.26億元,增長9.0%。三次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由2005年11.9:46.4:41.7轉變為2006年的11.2:49.2:39.6。2006年全區每人平均GDP達到11784元。

  價格水準: 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漲1.9%。其中,城市上漲1.7%,農村上漲2.3%。食品類價格上漲3.9%,衣著類價格上漲1.7%,居住類價格上漲5.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0.3%。除此之外,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與上年持平。服務項目價格上升1.9%。商品零售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漲1.3%。其中,城市上漲1.2%,農村上漲1.8%。農産品生産價格比上年上漲1.2%。其中,糧食價格上漲3.6%。
  生産領域價格漲幅較大。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2%,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8.5%。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上漲0.8%。
  財政收支: 財政收入實現跳躍式發展,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全年完成一般預算總收入110.2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34億元,比上年增長28.6%。其中,增值稅11.03億元,增長26.3%;營業稅18.82億元,增長19.4%;企業所得稅3.21億元,增長23.9%。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9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加大了社會保障、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其中,社會保障補助支出完成11.26億元,比上年增長59.2%;教育支出完成24.73億元,增長26.7%;科學支出完成8750萬元,增長15.5%。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林水氣象支出完成21.36億元,增長24.1%。
  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穩定增長。2006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産投資515.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基本建設投資284.62億元,增長20.8%;更新改造投資76.81億元,增長26.5%;房地産開發投資76.94億元,增長2.9%。農村投資60.01億元,增長7.7%。2006年,全區在建項目2844個,增長29.0%;新開工項目2365個,增長34.1%;全年投産項目個數達2194個,增長45.2%。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在城鎮投資中第一産業完成投資9.81億元,比上年增長24.4%,主要是農業和畜牧業增長較快;第二産業完成投資209.72億元,增長13.9%;第三産業完成投資235.73億元,增長19.6%。三次産業投資佔城鎮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2.0%、47.3%、50.7%調整為2.2%、46.0%、51.8%。

2002-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及增長速度

  2006年,在保持固定資産投資穩步增長的基礎上,立足寧夏優勢,加大了全區優勢行業的投資。全區煤炭工業完成投資38.69億元,比上年增長40.6%;電力工業完成投資75.98億元,增長10.7%;造紙工業完成投資13.01億元,增長1.3倍;化學原料工業完成投資36.76億元,增長39.7%;醫藥工業完成投資5.21億元,增長2.4倍。上述五個優勢産業完成投資已佔城鎮投資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優勢帶動作用促使我區工業生産能力、企業技術裝備水準得到提高,工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二、主要産業

  農業: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06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79.18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92.80萬畝,比上年增長2.5%,夏糧總産量80.24萬噸,減産5.2%;秋糧産量230.70萬噸,增長7.2%;糧食總産量達310.94萬噸,比上年增長3.7%,糧食生産連續3年獲得大豐收。畜牧業生産穩步發展。全年全區肉類總産量26.56萬噸, 同比增長2.8%;牛奶産量64.73萬噸,增長11.9%;水産品産量6.74萬噸,增長15.5%。受禽流感疫情影響,家禽生産減産較大,禽肉和禽蛋産量比上年分別下降26.3%和19.6%。

2002-2006年糧食産量

  全區農業在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糧食生産的同時,蔬菜、枸杞、瓜果等高效經濟作物也得到較快發展,種植面積和産量大幅度增加。全年蔬菜播種面積達92.09萬畝,産量220.0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9.7%和19.9%;枸杞種植面積33.81萬畝,增長8.7%;西甜瓜66.59萬畝,産量837.5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74.4%和1.2倍。清真牛羊肉、奶牛、硒砂瓜、葡萄、紅棗、水産品等優勢特色産業實現快速發展。
  工業:工業生産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8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工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8%,佔GDP的比重為40.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58.62億元,增長19.6%。輕工業增加值43.57億元,增長11.4%;重工業增加值215.05億元,增長21.4%。

2002-2006年工業增加值及增長速度

  2006年,全區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2.6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5%,比上年增長17.6%;規模以上股份制企業工業增加值為173.21億元,增長23.4%;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1.85億元,增長23.1%。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産值831.42億元,增長27.2%,工業産品銷售率為97%。分行業看,全區34個大類行業中,大部分行業産銷情況較好,主要工業産品生産形勢良好,全區重點考核的49種工業産品中,有69%的産品保持增長。其中,能源類:原煤、發電量、液化石油氣,分別增長21.8%、25.6%、41.9%。化工類增長近50%及以上的産品有燒鹼、子午線輪胎外胎、塑膠樹脂及共聚物,分別增長95.4%、58.6%、49.9%。冶金類和非金屬礦物制品類中的鐵合金、原鋁、石墨及炭素制品,分別增長49.5%、55.8%、56.8%。數控機床增長50.4%。小麥粉增長59.7%。
  工業經濟效益水準穩步攀升。200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0.91,比上年提高了11.4點,實現利稅67.59億元,增長1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25.28億元,增長9.5%。
  建築業: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9.22億元,增長12.2%。2006年末,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497家(不含勞務分包企業和區外企業),比上年末增加4家。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58.79萬平方米,增長19.1%;房屋竣工面積531.66萬平方米,下降5.7%。全員勞動生産率87516元/人,增長17.9%。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50.13億元,增長6.6%。
  貨運客運全面增長。2006年完成貨物周轉量:公路72.14億噸公里,增長6.45%;鐵路203.13億噸公里,增長10.14%;航空692.27萬噸公里,增長6.19%。完成旅客周轉量:公路43.16億人公里,增長7.18%;鐵路24.08億人公里,增長9.70%;航空5.85億人公里,增長23.42%。2006年末全區公路通車裏程已達19903公里(含農村道路);鐵路通車裏程達783公里;民航通航裏程達21219公里。
  郵政業務保持穩定。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全年訂銷報刊累計數5658萬份,增長19.7%;函件3305萬件,增長9.5%;特快專遞58.4萬件,下降1.5%。年末郵政儲蓄余額達到69.13億元,增長1.7%。
  電信業務快速發展。全區本地電話用戶達143.86萬戶,比上年增長3.58%。新增本地局用交換機容量3.15萬門,達到126.54萬門,增長2.6%。電話普及率達到60.79部/百人,每百人凈增6.35部。全區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18.56萬戶,增長20.7%。互聯網用戶數29.12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3.66部/百人,每百人凈增2.85部。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61.52億元,增長26.6%。
  國內貿易:全年批發和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56.06 億元,比上年增長10.7%。
  2006年,全區市場消費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96億元,比上年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增幅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8.43億元,增長14.7%;農村消費品市場增速不斷加快,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0.53億元,增長12.5%,增幅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

2002-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長速度

  全區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實現同步增長。批發和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4.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2.76億元,增長14.4%。2006年,股份制經濟增速居各類經濟之首,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8.28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91.74億元,增長13.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46.1%;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37.63億元,增長13.4%;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8.42億元,比上年下降0.5%;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2.24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全區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零售額6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對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40.9%,對消費品市場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旅遊: 2006年全區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593.5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5.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51%和44.7%。
  金融、保險和證券:全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5.1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本外幣)余額1140.3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比年初增加166.57億元,同比多增27.04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347.47億元,比年初增加54.12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5.63億元,比年初增加71.64億元。全區各項貸款(本外幣)余額99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比年初增加153.25億元,同比多增33.33億元。
  2006年末,金融機構現金收入3045.50億元,現金支出3056.11億元,收支相抵凈投放現金10.61億元。
  2006年末,全區上市公司11家,總股本25.04億股,總市值109.94億元,比上年增長45.0%。其中,流通市值62.67億元,增長74.9%。全區有23家證券營業部,6家證券服務部。全年累計股票交易額413.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倍。
  2006年,全區實現保費收入19.24億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財産險5.62億元,增長22.7%;人壽險10.22億元,增長22.3%;健康險2.72億元,增長21.4%;意外傷害險0.69億元,增長20.4%。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4.53億元,增長16.9%。其中,財産險2.66億元,增長18.8%;人壽險1.12億元,增長26.7%;健康險0.58億元,下降3.2%;意外傷害險0.16億元,增長10.4%。
  房地産業:全年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76.94億元,比上年增長2.9%,增幅同比回落6.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55.75億元,增長17.3%;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4.58億元,下降29.3%。商品房施工面積1140.52萬平方米,增長8.7%,竣工面積524.16萬平方米,下降7.7%。
  2006年,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379.9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37.02萬平方米,增長5.6%;商品房銷售額78.39億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銷售額63.01億元,增長11.9%。2006年全區經濟適用住房投資2.82億元,增速由上年下降61.0%轉變為增長55.3%;經濟適用住房施工面積達66.68萬平方米,下降6.4%。

三、對外經濟

  進出口:據海關統計,2006年,全區外貿實現進出口總額1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8%,增幅比全國平均水準高2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9.43億美元,增長37.2%;進口總額4.94億美元,增長77.1%。
  2006年,全區非公有制企業進出口6.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9%,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46.1%,拉動全區外貿進出口增長28.7個百分點。其中,非公有制企業出口4.07億美元,增長57.8%,進口2.55億美元,增長100.5%。特別是全區私營企業出口2.75億美元,增長86.4%;外商投資企業進口2.46億美元,增長105.8%。
  全區一般貿易出口9.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2%,佔全區出口總額的95.5%,是全區外貿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
  2006年,我區已與115個國家(地區)發展貿易往來,對亞洲進出口6.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7.9%;對歐洲進出口3.14億美元,增長31.6%;對北美洲進出口2.59億美元,增長83.6%。我區在對歐盟、美國、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保持較高的貿易規模的同時,對印度、蒙古、新加坡、印尼、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較快,市場結構日益趨向多元化。
  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勢良好。2006年,以鉭鈮鈹制品、子午線輪胎、活性碳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達3.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1%,高新技術出口産品佔全區出口總值的31.8%,對全區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25.0%。以機械設備和金屬制品為代表的機電産品出口0.89億美元,增長39.7%。在出口的機電産品中,金屬制品和機械設備出口分別增長48.5%和26%。
  利用外資:2006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1.3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2%。全年新批直接外商投資項目19個;合同外資金額0.62億美元。截止2006年底,全區注冊登記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到375家。其中,中外合資企業佔59.5%;外商獨資企業佔28.8%。2006年,全區制造業簽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3個,合同額0.49億美元。

四、社會事業

  教育: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2006年末,全年研究生培養單位招生696人,在校研究生1823人,畢業研究生304人。全區共有普通高校13所,招生數17389人,在校生55931人,畢業生11008人。中等專業學校12所,招生12518人,在校生34752人,畢業生8413人。普通中學403所,全區普通高中招生45212人,在校生131415人,畢業生40027人。職業中學18所,招生10652人,在校生23606人,畢業生5508人。全區普通初中招生101833人,初中階段毛入學率96.84%,在校生290375人,畢業生86851人。小學校2373所,普通小學招生120073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27%,在校生696760人,畢業生103805人。特殊學校6所,特殊教育招生171人,在校生1332人。幼兒園208所,幼兒園在園幼兒102552人。
  2006年,各級各類學校3049所,教職工76484人。其中,專任教師66107人。
  科學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就。全年共獲得自治區科技成果165項,共授理專利申請671件,授權專利290件。技術市場更加活躍。全年認定技術合同336項,成交金額5349萬元,比上年下降61.8%。
  文化: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業蓬勃發展。全區藝術表演團體14個,公共圖書館20個,文化館20個,博物館6個。全區繼續加強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廣播電視覆蓋率,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順利進行,積極推進和完善有線電視入戶。2006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1.4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47%;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439525戶。全年全區地方出版報紙19種,出版量9837萬份;出版雜志35種,出版量321萬冊;出版圖書546種,出版量1448萬冊。
  衛生: 2006年底,全區衛生機構1553個,床位18307張;衛生技術人員23591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0991人,注冊護士7652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9個,衛生工作人員1343人;婦幼保健機構21個,衛生工作人員1341人;農村衛生院238個,衛生工作人員3243人。
  體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全民健身運動不斷推向深入。截至2006年底,全區共舉辦綜合運動會54次,舉辦單項比賽151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320次,其中1000人以上的活動92次,參加活動的人數總計69.94萬人。全區完成全民健身路徑工程267個,總投資達2669萬元。
  競技體育方面:我區運動員在世界比賽中獲金牌3枚,銀牌1枚,銅牌1枚;參加全國比賽獲金牌4枚,銀牌10枚,銅牌13枚;在全區運動會上獲金牌230枚,銀牌201枚,銅牌194枚。

五、人口與就業

  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2006年全區出生人口9.3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5.53‰,比上年下降0.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9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4.84‰,比上年下降0.11個千分點;自然增加人口6.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0.69‰,比上年下降0.29個千分點。全年凈增人口7.53萬人,年末常住人口603.73萬人。
  據自治區勞動就業服務局年報顯示,200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2萬人,登記失業率4.3%。

六、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準進一步改善。2006年,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21.61億元,增長19.76%;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1239元,增長23.4%。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177.26元,比上年增加1084元,增長13.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5%;每人平均消費性支出7205.57元,增長12.5%。其中,支出增幅較大的是: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雜項商品和服務類,分別增長12.6%、15.2%、25.3%、21.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支出佔生活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3.9%,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全年用于食品消費支出增長9.7%,比上年提高6.3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消費增長9.8%;教育文化娛樂消費及服務增長10.0%;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比上年增長8.0%。
  2006年全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760.1元,增收251元,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農民每人平均生活消費支出2246.97元,增長7.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1.4%,比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逐步提高。年末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3.14萬人,比上年增加8.61萬人,增長13.3%。其中,參保職工53.26萬人,參保退休人員19.8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38.31萬人,比上年增加1.14萬人,比上年增長3.1%。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72.3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55.64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6.70萬人。企業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 %。全區29.8萬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農村8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區各類社會福利單位數  209個,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6273張,收養各類人員4940人。城鎮社區便民、利民、為民服務網點5763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11個。

七、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産

  全區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鞏固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成果,使環境品質不斷改善,城鎮化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全區環境保護係統人員706人,各級環境監測站11個,環境監測人員258人。當年完成工業治理項目108個,共投資39885萬元。全區建成煙塵控制區26個,面積215.90平方公里,增長4.6%;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23個,面積201.1平方公里,增長20.71%。全區自然保護區13個,面積54.71萬公頃;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生態示范區單位2個,面積達72.9萬公頃。
  2006年各類生産安全事故死亡808人,比上年下降15.5%。億元GDP死亡人數1.14人,下降28.3%;工礦商貿企業10萬就業人員死亡人數為6.19人,下降13.8%;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82人,下降24.8%;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8.10人,同比下降13.5%。

  注:
    1、本公報中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數據以《寧夏統計年鑒-2007》為準。
  2、地區生産總值及各産業增加值和行業總産值指標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相關稿件
2006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8
內蒙古自治區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8
2006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6
2006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6
2006年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