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7月9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從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角度強調指出,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實把節能減排工作抓緊做好。
節能減排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攻堅”指標。這一指標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必然導致我國經濟不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但從今年1~5月的統計數據來看,形勢卻不容樂觀。1~5月,我國GDP增速在10%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8%,而高耗能、高污染産業增速則達20%。
作為“十一五”規劃僅有的兩個約束性指標,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在去年沒有如期完成,這使得今年的節能減排工作形勢尤為嚴峻。分析去年未能完成兩個約束性指標的原因,主要有六個方面:一是結構調整進展緩慢,服務業比重較低。二是節能降耗投入不足,一些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滯後。三是支撐節能減排的財稅、金融、價格等政策措施還未完全到位。四是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五是執法不嚴,違法成本低,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等行為屢禁不止。六是對節能環保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有待提高,存在着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現象。
因此,今年要實現節能減排任務,必須妥善解決上述六大原因中所出現的問題。首先,是大力調整産業結構,以宏觀視野構建節能化的産業體系。當前節能減排的最大障礙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我國各産業中,重化工業的能耗水平最大。有關統計表明,目前我國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産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8個行業的能源消費佔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量的73%。限制資源損耗大、污染嚴重産業的發展,一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尤其要大力發展能源消耗低、增加值率較高的法律、諮詢、金融、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二是要加快調整工業部門內部的産業結構、産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優先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低能耗的信息産業,同時鼓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改造及提升傳統産業。
但是,要順利推進産業結構的調整,一方面需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和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市場化改革,讓價格在産業結構調整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就技術進步而言,首先要加強工業節能技術推廣。通過修訂節能設計規範,實行企業能源審計,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建立能源管理信息系統,推行績效合同等政策和措施,促進工業部門的節能,並與調整行業、産品結構相結合。
同時,積極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節能減排。我國企業為什麼不願搞循環經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資産價格信號的“逆導向”作用。要解決價格信號對企業發出的“逆導向”,就必須理順企業的價格機制,建立起一個既能夠反映企業內部成本,又能夠反映環境、勞動力、資源稀缺程度等外部成本的産品和要素價格體系。在價格機制中,能源定價機制不科學、能源産品價格偏低也是我國能耗水平偏高的根本原因。從這一角度看,深化能源市場化改革,讓價格發揮基礎性作用,應成為我國節能降耗工作的根本措施。而能源市場化改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完善定價機制,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性,加強社會性管制。
對於那些高污染和高能耗企業來説,如果能通過某種辦法,直接或間接斬斷其資金來源,也可迫使其節能減排。而實行綠色信貸和構建綠色資本市場,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可依據國家的環境經濟政策和産業政策,對國家禁止、淘汰、限制、鼓勵等不同類型企業的授信區別對待。比如,對從事循環經濟生産的企業提供貸款扶持並實施優惠的低利率,而對污染生産和污染企業的建設項目投資貸款和流動資金進行貸款額度限制並實施懲罰性的高利率;研究制定一套針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包括資本市場准入限制、後續資金限制和懲罰性退市等內容在內的審核和監管制度。這種方式由於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效果類似於對高污染和高能耗企業開徵了間接污染稅,而對資源配置的效率又不會産生扭曲。
除上述措施外,在當前能源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後、一些政府官員的GDP情結還比較濃的情況下,建立相應的節能降耗考核制度也是必要的,可以把節能減排目標列入幹部考核內容,並實施問責制。同時把能耗指標納入國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試行“一票否決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