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不能寄希望於“寬嚴相濟”
    2007-06-26        來源:現代快報
  上月底,中紀委下發了一個新規定,禁止用職務謀取不正當利益,且以一個月為期,敦促主動説清問題。現在大限將至,我卻沒看到有多少問題官員主動交代問題。
  這陣子,很多地方都在做這方面文章,方式從傳達、組織收看、部署、學習,到貫徹、落實、實施、執行,多種多樣。6月15日,河南媒體且有報道,稱全省已有979人主動説明問題,上交違紀款為821萬元,人均不到一萬元。
  既然公布實施情況的還只有河南,我無法説這個“戰果”處於怎樣的水平。不過,在我看來,不管人數還是款額,這個數據都不算可觀。我不是覺得有問題的人越多越好,問題款額越大越好,只是這個數據與人們感覺到的情況差距太大。當然,你可以説感覺是不準的,但平時隨便捉一個腐敗分子,搞的款額會有多少呢?
  我看到很多評論,説這是一次“廉政風暴”,是一個設定“大限”的強硬舉措,説這是扔向問題官員的最後一個救生圈,已做到了“仁至義盡”,是一些人延續政治生命的最後機會,是一個“最後通牒”。很多評論在向問題官員喊話,一定要看清形勢,“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否則那就“騎驢看唱本———走着瞧” 云云。
  如果像這些評論所説的這樣,一經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發布文告,愈演愈烈的權錢交易即告瓦解,整個形勢為之一新,誰能不高興呢?只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卻非新的宣告,而是早已有之。莫存僥倖,伸手必捉,無論涉及到什麼人都會一查到底,這些都是熟悉的話語,而結果也明擺的,還是有很多人要往牢房去,有的還走上了行刑場,而且反腐形勢還是“更加嚴峻”。
  從河南公布的情況看,979人主動説明問題,上交違紀款821萬元。如果僅僅只是這些,我敢説在很多民眾眼裏,這些人就可以算是沒有什麼問題了。然而,官員權錢交易真的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問題嗎?那些有嚴重問題的人何以沒有來説明,或者來説明的人何以沒有説出那些更加嚴重的問題?如果主動説明問題的最後通牒,只是讓官員去説點不足挂齒的小問題,那麼就有必要考慮為什麼最後通牒沒有顯出通牒相。
  你又可以説貪官就是這麼狡猾,妄圖説點皮毛蒙混過關;你還可以説有大問題的人根本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非得查到頭上來才死心。我想,這也就相當於説,敦促主動説明問題,只是讓權錢交易場上的蝦兵蟹將走出來了,不足以讓真正的大問題得以顯現,難以讓權錢交易的大鱷們吐出實情。既然如此,有人去主動説明問題並上交違紀款,就算是“做比不做好”吧,欣慰是遠遠談不上的。
  我當然希望離“大限”越近,主動説明問題、説明大問題的人會越多。只是這樣的情景會出現嗎?而且就算是一時出現,又能夠保證權錢交易不會成為心照不宣的風氣嗎?“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是需要的,總不能説發現而不去查處,但政治風氣的良好,我想在於使權錢交易變得困難,而非權錢交易機會多多而配之以“自查自糾”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禁止權錢交易,重在剝奪交易的機會,而不可寄希望於寬嚴相濟或殺殺砍砍以證決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