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炮,百姓沒肉吃事小,沒房住事大
    2007-06-25    作者:岳振    來源:紅網
  媒體報道説:南京市政府&&政策調控房價,規定了普通商品住宅的利潤率不得高於8%,在核準基準價的基礎上,開發商最高加價幅度不得高於5%。報道説:南京市首開地方政府動用行政手段調控房價先河,對商品住宅實施以“政府指導價”,這種做法卻遭到北京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炮轟”,稱其動用行政手段調控房價是回到了計劃經濟時代的“開倒車”行為。
  任總裁總是對政府調控高度感冒,動輒以“開倒車”來“炮轟”政府調控。相信他也理解:這個年頭兒,老百姓賺幾個可憐兮兮的小錢實在不容易,物價高,有時候連吃肉都要精打細算,這個年代本來是可以大口吃肉的,但是肉價一漲,全國人民都慌了神,心疼錢啊,真的很難賺!何況買一套房子要幾十上百萬呢?可任總裁不管呢,只要政府的政策傷及與他相關的行業利益,他就會極力為自己申辯。
  在普通民眾看來,吃肉基本還算小事,即使三月不知肉味,也是基本能夠挺過去的。最讓人擔憂的是沒房子住,如果露宿三天,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講,恐怕都會發瘋似的做出一些過激行動。看著高樓大廈,心嚮往之,而一旦你走進大廈的大門,就要有心理準備遭人白眼。
  老百姓也知道,買不起房,有時候真的很“丟臉”。“你有房子嗎?”這句話隨時可能出現在一個成年人的耳邊:談戀愛,對方可能會這樣問;銀行貸款,對方也可能會這樣問;回家探親,親戚們更有可能這樣問……你怎麼回答?給戀人説,沒有,那好,咱們到此為止;給銀行説,我沒有,那好,咱們的生意沒得做;給親戚説,我沒有,哦,怎麼還沒有啊?早點安家喲!
  這些問題的出現,即使你再有勇氣也會出現心跳和臉紅的時候,因為這意味着你沒錢(抑或沒有之前的家産)或者沒權,同時也可能意味着你在這個社會中的地位——十足的弱勢群體。這怪不得誰,也不能説你的努力不夠,要真問起緣由來,可以推測為一種非常唯心而又平常的可能:你沒有房産商聰明,可能是投錯胎了!
  這樣説的理由很簡單:房産商的樓盤價格高不可攀,普通百姓沒有足夠的錢來説明你的購買力。要認識清楚一件事:全國人民都在圍繞房産商轉,因為他們有資源,他們有老百姓需要的基本生存資料,他們能夠把房地産行情玩弄於股掌之中,他們可以壟斷大部分人需要的生活資料,而他們並不因此就會有臉紅的羞愧心理,因為他們會拿市場經濟的那些規律作為擋箭牌和遮羞布。他們瘋狂,但是他們善於辯解。
  而老百姓呢?本分,本職,本色,作為一個普通人,大家似乎都沒有勇氣去違背“三本主義”的行為框架,大家不窮,但是面對那一個月工資還不夠買一個廁所間的生活現實,其實又何嘗不想一夜之間就身纏萬貫呢?望“樓”興嘆,老百姓並沒有掩飾自己去獲得更好生活環境的強烈期盼的心情,而在某些房産商看來,普通百姓的這種窘態正好是抬高房價的重要籌碼。
  有房産商聲嘶力竭地“勸導”:商品房不是給窮人建的,窮人就不應該買房。這種觀點可能被眾多的房産商捧為立世格言,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房産商們哄抬房價才有一個自以為不受指責的理由,大喊“市場規律”的險惡用心也有了理論上的避風港。而很多不是窮人的人也會被逼成窮人:工資基本夠還貸,生活壓力至少上升了幾十倍。誰叫爾等不識趣?人家都説了,“窮人就不應該買房”,其實,即使你認為你不是窮人,也應該考慮一下買房以後你還是不是富裕?還貸有困難,房産商是不會同情任何人的。
  “買房子”這三個字很多時候他就是一個陷阱,一不小心你就可能成為“奴隸”——就現在流行的説法叫“房奴”,其內涵就不用多説,就是不知道“房奴”現象是位生活奮鬥的象徵還是向生活低頭的寫照?説奮鬥,極有可能是一輩子的奮鬥,説低頭,也可能是一輩子的低頭,總的説來,這一輩子都好像在為房産利益集團作貢獻。而實際上,這些利益集團不會因此而存感激之心,反倒是你的“貢獻”步伐稍有遲緩,可能就會遭致諸多麻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