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香水多“三無”
    2007-06-25        來源:市場報

  本報記者暗訪發現,街邊汽配店內的香水多是“裸身”標價,即使有外包裝,文字標識也全是外文
  本報6月13日第18版刊登了《當心香味成“殺手” 車用香水誰把關》的文章,報道了由於缺乏檢驗標準和職能部門的監管,劣質車用香水充斥汽配市場的現象。問題披露後,立刻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強烈反響。
  近日,《市場報》記者暗訪了北京市部分汽配店,發現打着“消除異味、提神醒腦”等夏季促銷標籤的劣質“三無”車用香水氾濫市場。這類“香水”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還會二次污染車內空氣,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和行車安全。

路邊店:三無産品“崇洋媚外”

  6月14日下午,《市場報》記者來到北京通州雙橋附近一家汽車美容修配店,看到店裏最顯眼的位置擺滿了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車用香水。這些香水多是“裸身”標價,即使有外包裝,文字標識也全是外文。
  看到記者有意購買,店裏的夥計立刻拿出一款標價35元的“店長推薦産品”推銷起來。記者看到,這款香水外形為一個金色的大元寶,在元寶的頂部還嵌有一個指南針,看上去相當“實用”。但記者找遍香水外包裝盒的文字,也沒有發現生産廠家和生産日期等信息。在包裝盒的底部只註明:“使用時若感不適,立即停止使用,並使車內通風,若不適感持續,立即求醫治療。”小夥計解釋説,這是內部直銷産品,老闆通過朋友關係才從廣東進來的,要是在大商場價格會翻幾番。記者隨即打開盒蓋,頓感氣味濃烈嗆人。小夥計則“強調”,這是消除疲勞、提神醒腦的功效明顯,尤其適於夏季在高速公路上長途行駛。
  記者隨手又拿起一瓶標價58元的香水。外包裝四面都是日文説明,卻始終尋找不到中文。“這是哪産的?”記者問。“不知道。”身旁的夥計看了一會兒外文説明後無奈地回答。
  據了解,在北京市汽車飾品路邊店銷售的車用香水,售價一般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這類産品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出低價也能享受高檔消費的心理,在包裝上大多使用看不懂的外文標識。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香水90%以上都是“三無”産品,都是用工業酒精勾兌的,不僅達不到提神醒腦、凈化空氣的作用,相反還會二次污染車內空氣,分散駕駛員注意力,影響行車安全。

汽配城:質量優劣全憑標價

  6月15日下午,《市場報》記者來到位於北京西北四環的西郊汽配城。在一樓的汽車配件銷售大廳內,車用香水種類頗多,標價不菲。記者隨手拿起一瓶標價378元的藍色方形水晶香水,發現香水瓶上無任何説明。再看包裝盒,也沒有發現説明。據店主介紹,這款車用香水很好賣。當記者問及産地,店主卻支吾着回答:“好像是東莞。”並&&,這只是香水,只用來聞聞,不用那麼講究。
  記者問店主:“100多元和300多元的香水有什麼區別?”店主半開玩笑地回答,首先是瓶子的材質不一樣,造型不一樣。再者就是感覺不一樣,用100多元和300多元的香水,是“前途”大小的問題,連300多的香水都用不起,以後還指望能有什麼大發展?
  在記者問及香水是否有質量檢測報告、生産許可證、衞生許可證時,這位店主顯得很不耐煩:“我們的香水全是品牌的,質量都是沒有問題的。”
  在記者再三要求下,店主終於拿出了一個沾滿塵土的外包裝盒,包裝盒上卻沒有任何關於生産廠家的信息,只有一段功能介紹特別引人注意:“殺菌除臭、中和二手煙、凈化空氣;幫助您恢復體力、振奮精神、消除疲勞和睡意;提高您的注意力、記憶力、防止心律不齊、穩定情緒;舒緩緊張、凈化心靈、活化思緒、清晰頭腦。”
  據了解,目前汽車美容市場上常用的車用香水主要有三種:氣霧型、液體型和固體型。其成分大都是人工化學合成香料,這種帶有香味的揮發性物質,對人體呼吸系統有不同程度的刺激,長期使用會使人出現頭暈、咳嗽、噁心、嘔吐、嗅覺遲鈍、視力減弱等症狀,甚至還會致癌。此外,這種車用香水大多擺放在儀表&安全氣囊周圍,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它很可能成為另一“殺手”。

監管難:亟待&&檢驗標準

  既然車用香水的危害如此明顯,為何沒有受到有關部門及時查處呢?《市場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由於缺乏檢驗標準,對屬於“新生事物”的車用香水的監管工作確實令質監、工商、衞生等執法部門感到為難。 
  由於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監管部門,車用香水目前仍屬於監管“盲點”。質監部門的説法是,目前,對於車用香水是否屬於芳香劑類産品尚難以界定,在我國也還沒有專門的工業生産標準,質量好與不好、産品過不過硬很難定性。工商部門認為,從産品角度出發,沒有標準很難説明産品有問題,即使發現有問題,其追究過程也比較複雜。衞生部門則&&,車用香水屬“新生事物”,而且不同於化粧品類香水産品,不歸該部門管理。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王巍律師在接受《市場報》記者採訪時&&,隨着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車用裝飾産品種類也會越來越多。雖然目前我國現行的《産品質量法》對車用香水産品具有一定規範作用,但行政部門在執法監管時缺乏詳細的依據,致使不法經營者在生産和銷售過程中仍有機可乘。要根治車用香水三無産品氾濫的問題,立法部門應加快制定此類産品的國家質量標準或明確應參照的質量依據,做到從生産源頭上嚴格把關,杜絕車用香水的粗製濫造。只有這樣才會根本改變這種市場無序狀態,有關行政部門也才能實施真正有效的監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