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糧價在漲,但漲不過生資價
    2007-06-22    本報記者:楊玉華 肖波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對於今年的糧食價格,一些從事糧食收購的經紀人比較看好。安徽省潁上縣運河鎮的糧食小販牛家明説,今年新糧上市之初的收購價就高於去年,“去年我們收0.63元/斤至0.64元/斤,今年開始就收到0.65元/斤。”牛家明説。對於今後的糧價走勢牛家明很看好,因為現在本地加工企業收的不多,主要是糧站在收,執行的是最低收購價,拉動整體收購價上漲;而且市場上也有很多南方的收購企業也來本地“搶糧”,“估計小麥價格不會低的,可能還會上漲。”但是這一惠農政策效應卻因為生産資料價格的不斷上漲而大打折扣。不少農民反映,糧食漲起的價格實際已被生産資料的價格抵消了,農民並未從惠農政策中得到大實惠。他們呼籲國家採取措施,有效控制生資價格上漲,不要總讓農民的利益被侵佔,出現“谷貴也傷農”。
  定遠縣是安徽的産糧大縣,在該縣的定東糧站,記者碰到了前來賣糧的村民陸培西,當記者問他對今年的托市收購價是否滿意時,他嘴一咧苦笑道:“這糧價近兩年才漲一點,農資就跟着往上躥,這邊漲的還不夠那邊拽下的,所以現在沒幾家靠種地生活的。”陸培西説,這兩年化肥、種子價格一直在漲,今年柴油價格更是貴,漲到三四塊錢一斤,造成種糧成本不斷抬高,一畝田裏根本刨不出什麼錢。他算了筆賬,他家今年一畝地收600多斤麥子,按照最低收購價政策,每斤6毛9,一畝地收入414元。除去化肥70多元,種子65元,機耕機收70元,農藥10元等成本約215元,一畝小麥純利潤不過199元。“這還不算人工費用!”陸培西説。
  家住淮南毛集區河口村的紀中戶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現在種地不賺錢!”他説,肥料、種子、柴油、農藥都貴,抬起的糧價不夠這些成本了。“俺們這塊都沒人種地了,年輕人快跑盡了。你看那邊有的麥都黃了,也沒人收。”
  由於青壯年人普遍不願意種糧,給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農業生産水平的提高帶來困難。鳳陽縣農委副主任許華新説,現在生資價格上漲造成農民種糧利潤很薄,一家最多就10畝、20畝地,再怎麼種也賺不到多少錢。因此農民只要幹得動離得了家都進城打工了,只剩下走不了的老人在家種地。他們因為年齡、體力和知識結構的局限,種地都是按照老習慣和跟別人走,疏於田間管理,要對他們進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很困難。
  一些農民和基層幹部認為,目前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始終保持在一個價位,面對種糧成本的提高,可以考慮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從而保護農民的利益。
  同時,對當前不斷上漲的生産資料價格,要採取有效的監測調控手段,平抑和控制農業生産資料的上漲勢頭。另外,可以通過增加對農民的補貼,或者適當提高托市收購價格,帶動糧價進一步增長。
  相關稿件
有關各方紛紛指出:不能再用糧食造燃料乙醇 2007-06-11
財政部:增加財政補貼促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 2007-06-04
糧食最低保護價在保護誰 2007-05-29
湖南省糧食局:湖南組建"隆平米業" 2007-05-28
糧食直補資金都到了農民手裏 200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