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昨日(18日),中國銀監會正式通報了企業挪用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或房地産市場的兩起案例,涉及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海運(集團)公司兩家國企,招商銀行(
24.51,0.53,2.21%)等8家銀行分支機構。銀監會已經對8家商業銀行相關責任人予以罰款、暫停部分業務和擬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等行政處罰。 一般而言,商業銀行在向企業發放貸款時,都會約定此筆貸款的明確用途,貸款企業不得將資金挪作他用。從商業銀行的角度看,銀行內部有比較完善的貸後管理制度,並通過定期檢查貸款賬戶的資金流動情況、定期對貸款企業進行回訪等措施保證貸款資金安全。 今年2月份,銀監會就曾向商業銀行下發《關於進一步防範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證券公司業務往來相關風險的通知》,要求銀行自查,嚴禁信貸資金被挪用入市。一般情況下,企業若要挪用銀行信貸資金,往往會通過多個關聯賬戶劃轉資金。資金在這些賬戶間“乾坤大挪移”後,銀行向企業發放的貸款已經踏踏實實地變成了企業的自有資金,企業也就脫去了違規挪用的罪名。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挪用事件,時間之長讓人瞠目結舌:自2001年以來公司便開始大規模挪用,23.66億元銀行貸款的挪用率高達87.3%。而中國海運(集團)公司則更是膽大,通過在招商銀行開立的賬戶直接把貸款劃入證券賬戶。而縱觀中核等兩家公司挪用銀行信貸資金的整個經過,其挪用手段非常低級,銀行信貸資金到達企業賬戶上後,往往直接劃向相關證券賬戶或房地産公司賬戶,幾乎沒做什麼複雜的掩飾,因此而被銀監會檢查發現東窗事發。 中核等公司敢於明目張膽地挪用信貸資金,自然是因為近幾年來房地産及股市暴漲的巨大誘感。銀行貸款成本只有6%,但如果把信貸資金投入房地産市場或股市,企業輕輕鬆鬆就能獲得100%或者更高的利潤。這麼一個簡單的套利邏輯,每一個能夠從銀行貸到款的企業都會想到,但為什麼只有少數公司敢違規挪用呢?一則與其巨頭國企的地位有關,二來,守約是市場經濟的基本,也是公司發展的前提。敢公然違規,説明這些“明星”企業的管理層守約意識太過淡薄,這樣管理企業,企業遲早要出問題。 儘管被查出違規的企業只是極少數,但是相信,在巨大利潤的推動下,近年來企業違規挪用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樓市的並不在少數,只不過因為其手段更為隱藏更為間接。目前,沒有人可以説清楚有多少銀行信貸資金在經過九曲十八彎後進入了股市樓市。同樣不容諱言的是,近期推動股市上漲行情更多是源於大規模資金入市,而不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進一步改善。所以,還有多少企業特別是明星企業違規挪用信貸資金入市,監管部門應以嚴查厲治的姿態給市場以交待,需要接受“風險教育”的,不僅僅只是中小股民,更應是這些巨型企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