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日前由國務院印發,《方案》在明確2010年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的同時,還將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適時&&燃油稅,並研究開徵環境稅。(6月4日《上海證券報》)
早在1994年,有關部門就正式提出開徵燃油稅的動議。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的《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等,擬於1998年1月1日起實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決定。之後,有關燃油稅即將&&的消息一直未斷,在爭議中,在有關部門的猶豫中,燃油稅與消費者若即若離。 對於燃油稅開徵的意義,似乎不必多説;對於民眾對燃油稅開徵的熱烈期待,同樣不必多説。需要説的是,一個有利於節能,一個有利於汽車企業改進生産工藝,一個萬眾期盼的利好政策,為什麼遲遲不能&&? 有人説,燃油稅政策一再擱淺的主要原因是有關政策上的難題難以克服。因為這牽扯到農用機械和非汽車用油,這部分機動車都不存在上路性,也就無所謂養路費,如果徵收燃油稅,將會對農業生産造成負面影響。也有人説,其根本原因是為了解決全國30多萬公路收費管理人員的就業問題,如果費改稅了,這部分人就業將成難題。 因為考慮“三農”而延遲燃油稅的&&,筆者能夠理解;但因為收費人員的吃飯而延緩燃油稅的腳步,筆者不能接受。筆者實在不懂,難道收養路費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些收費人員的飯碗嗎?事實上,顧名思義,養路費是應該用於道路建設維修的,而不是“養人”。 費改稅到底改不改,在過去大家還只能是奢望,那麼現在則具備了實現的可能。今天,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已經成了發展主旋律。在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面前,其他任何問題都不應成為拖延的藉口。只要有利於可持續發展,只要有利於節能減排,完全應該大膽推行、大膽實踐。從這意義上説,養路費也應迅速走入“歷史”才對。 當然在改革過程中,應該充分照顧到各方麵包括目前收費人員的利益。但“改不改”不應再置疑,而是應認真地考慮一下“怎麼改”了。 方案再次提出,“適時”&&燃油稅。如此的“適時”大家聽得已經夠多了,但,節能減排不能再等了,期望有關部門能加快這方面的進程,早日啟動“費改稅”相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