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把錢丟給麗金花”,“20萬元投資看來要打水漂了”!日前,在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門外,前來旁聽案件審理的受害群眾議論着、悲憤着。是日,成都麗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案子在這裡舉行庭審。由於案情複雜,法庭至今還沒有宣判。 經亳州公安局偵查查明,“麗金花”公司以高利潤、高回報率為誘鉺,騙取群眾的信任,共吸引2982人參與投資,吸收群眾集資款9523.68萬元,共計返款2607.24萬元,尚欠群眾集資款6916.43萬元。 “麗金花”非法集資何以得逞?是其騙術高明還是群眾鬼迷心竅?隨着案件的偵查查明及公開審理,其非法集資的“招術”也得以暴露。
非法集資者騙出花兒來
通過媒介廣告、宣傳畫冊等手段大肆包裝,以高利潤、高回報為誘餌。 成都麗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成立於2004年8月10日,經營範圍為生物科技開發、茶葉分裝等。其總公司即成都麗金花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月12日,註冊地為成都市太升北路28號華信大廈420室,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萬元。一家如此平凡的小公司,卻先後在安徽渦陽、蒙城、亳州、利辛、阜陽、界首、宿州、淮北等地設立分公司,為非法集資搭了多個“融資”平台。 隨着案件的開庭審理,麗金花公司非法集資的手段得以暴露。該公司為非法吸收資金,先後採用了玫瑰種植、旅游套票(莊園開發)和産品購銷合同(産品推廣)3種模式,通過媒介廣告、宣傳畫冊等手段大肆包裝,以高利潤、高回報為誘餌,騙取群眾的信任,吸引群眾投資。 “玫瑰種植”就是以投資建設“麗金花萬畝玫瑰生態園”為名,向社會公開出售園中園小莊園,並與投資者簽訂小莊園玫瑰種苗購買合同書,合同使用期限10年。投資者承擔小莊園玫瑰種苗投資款,每畝7800元,在合同簽訂時一次性支付,年回報率60%。 所謂“旅游套票”,即以聯合開發“麗金花公園”為名,推出“麗金花公園套票”,並與投資者簽訂“麗金花公園”聯合開發合同書,合同規定每股1萬元,以現金付清,享受銷售和推廣“麗金花公園休閒娛樂項目”的集體經營期限20年,首年最高利潤可達80%,平均年利潤30%。 更明目張膽的是“産品購銷合同”。以共同開發銷售麗金花公司産品為名,與投資者簽定《産品購銷合同書》。合同規定投資者購買産品,每份為人民幣1萬元,合同期限為3年,並在合同中以表格形式規定每年領取的金額,第一年返還本金和41%的利息,第二年有20%的分紅,第三年有10%的分紅。 為了增加公司的“可信度”,吸引投資者入股。“麗金花”租賃數百畝土地做為玫瑰種植基地,並進行前期投入;購買了老池酒廠、成立倍特佳餐飲娛樂有限公司;從成都購進川派酒進行銷售。而這些手段被業內稱為“托”,亦即為非法集資“裝點門面”。
受騙者後悔莫及
明知公司的行為屬於非法集資,但是高額的回報率以及公司的實力又讓他們心存僥倖。 據安徽公安機關的調查顯示,在眾多參與非法集資的人員中,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等為“主力軍”,也有少數黨政幹部參與集資;參與集資人員的年齡大多數在
50歲以上,尤其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婦女居多;其資金來源大多為長期積攢的養老錢和退休工資,也有替子女保管錢財而瞞着子女進行集資的。 參與集資的王老先生的遭遇和心態具有普遍性。2005年起,他瞞着家人向麗金花公司集資了16萬,目前還有11.6萬沒有返回。“現在真是後悔莫及啊!”王老先生坦言,他知道麗金花公司的行為屬於非法集資,但是高額的回報率以及公司購買的實體又讓他心存僥倖,最終的結果讓他“雞飛蛋打”,留下晚年遺憾。 安徽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負責人在接受《市場報》記者採訪時説,非法集資就是用高額回報誘惑群眾,用誇大宣傳欺騙群眾,最後受害的也是廣大群眾。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在公安廳報送的材料上批示:群眾警覺是防範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