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名牌店 淘舊也時尚
    2007-03-05    董穎    來源:市場報

  以前説起“二手”,人們自然想到的是破舊的市場、陳舊的“二手貨”、低調的買主。如今,京城悄然興起的二手名牌店打破了這種概念,香奈兒、LV、PRADA……這些國際大牌吸引着一批衣着光鮮、收入頗豐的白領人士流連忘返,成為時尚一族的消費樂土。

市場:二手貨擠進高檔商圈

  衣服、鞋帽、箱包、首飾,初次踏進二手品牌店的人一定會被這裡豐富的陳設、上乘的貨品所吸引。LV、PRADA、GUCCI、LANCEL的知名品牌設計,年代久遠的奢侈品絕版貨共同構成了這裡獨特的風景線。如果不是看到標籤上低於品牌店將近一半的價格,很難想象出這些光鮮的貨品統統是二手貨。
  經常光顧二手品牌店的年輕白領袁小姐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已經出現了幾家這樣的二手店,像後海、建外SOHO都有。這些店裏有很多正品的大牌貨,有些是明星或社交名媛參加活動僅用過一兩次的,樣式新、價格便宜,自己和朋友經常會過來淘貨。
  在袁小姐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位於建外SOHO內的V2奢侈品交流店。這家小店外面看來並不起眼,店面也不大,卻吸引着北京眾多的奢侈品熱衷者。這間店舖以經營二手名牌包為主,記者看到,不到30平方米的店舖滿噹噹地陳列着LV、PRADA、GUCCI、LANCEL等世界頂級品牌的手提袋、挎包、雙肩包等。
  據店長介紹,這裡的貨品全是世界名牌,其中有許多是絕版、限量版甚至還有未進入國內市場的商品,其價格自然也不菲,但總體來説基本上都是正價的六七折左右。記者看到,店內的貨品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女包價格大部分在4000元左右,男包的價格相對較貴些。店長告訴記者:“這裡的包雖然是二手的,但由於養護得好,很多貨看起來和新的差不多,其價格卻便宜了幾千元。”如果運氣足夠好,在這裡還可以淘到僅售幾百元的超值名牌小手袋。

貨源:“寄售”另類經營模式

  目前北京的二手名牌店雖然面積都不大,但是貨品不少,從衣服鞋襪到挎包配飾,還有晚裝出租。那麼,如此多的貨源從哪來呢?
  經營一家二手服裝店的楊小姐告訴記者,店裏的貨源一般以熟客寄售為主。由於國內市場長期沒有奢侈品寄售的&&,很多奢侈品消費者以前經常到國外的二手店處理閒置的物品。在北京出現這種店舖後,一批客人強烈希望將自己的閒置名牌貨拿到店裏銷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目前這種以寄售為主的特殊經營模式。
  楊小姐告訴記者,一開始很多人都對二手貨品不放心,怕買到假貨、次貨,或者是人家不要的舊衣。後來,經常是拿衣服來寄賣的賣家,還會淘走一批貨才走,因此,貨品的流轉非常快。但暫時來説,店內除了包是國際品牌外,服裝品牌還是以國內名牌為主,原價一般在千元以上,來到店裏價格一般就是5折以下。
  據了解,二手商店的利潤只來源於寄售的租金,商家需要從寄售商品的銷售價格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寄售管理費用。一件寄售物品以兩個月為一個合同期限,在專家進行真偽驗證後,由寄售人自己定價錢,商家從售價中提取20%作為佣金,如果沒有銷售成功,賣家也需支付定價的5%作為陳列費。”店主告訴記者,寄售模式可以為商家省去大筆的成本開銷,將商家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據了解,除了顧客寄售的貨品,店主在出國時看到可能會熱銷的包,也會低價買進來放在店裏進行特價銷售。
  儘管小店的開業時間還不長,但很多年輕白領都送東西來寄售。來此寄售物品的客人大多經常出國,因此能夠買到價格相對便宜、款式較新的大牌包,但這些包用過幾次後很可能就失寵了;還有一些物品是別人贈送的不合心物品,也正因如此,客人們對於寄售也樂此不疲。

顧客:荷包鼓鼓品位時尚

  喜歡名牌的人很多,消費得起的卻只是鳳毛麟角,名牌二手店的出現恰好幫助了這部分消費者輕鬆逾越了世界名品的價格消費障礙,填補了北京二手奢侈品的市場空白。
  買別人用過的東西,對於剛剛接觸這种經營方式的北京人來説,接受起來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再加上奢侈品這種折價後仍價值不菲的物品,購買者既需要有慧眼,還需要有鼓鼓的錢包。所以,與其他二手商品市場不同,二手奢侈品交流店的顧客各個衣着光鮮,其中不乏全身名牌者。他們之中很多人是二手品牌店的長期顧客,對頂級品牌的嚮往和喜愛,以及價格帶來的喜悅,成為了他們光顧的動力。
  在二手店,一位打扮入時的小姐向記者抱怨:“國外像這樣的二手店有很多,生意也好,我出國的時候特別愛逛,可北京這樣的店實在是太少了。這裡的商品比起專賣店的價格要便宜很多。我個人認為,寧願用二手,也不能用A貨(倣冒品)。”
  相對專賣店而言,價格優勢自然是二手店最大的賣點。“有的包由於養護得好,看起來和新包沒什麼兩樣,但是價格卻只有原價的六七成,便宜了幾千元。即便是一些絕版的包,價錢也會比原價便宜不少。”一位正在選購的女士興致勃勃地對記者説,自己在公司負責對外事務,衣物皮包都要名牌才行,如果全買新品開銷實在太大,在這裡淘些貨回去搭配着穿,能省不少“銀子”。記者看到這位小姐此次為自己挑選的物品:一條黑色披肩,原價1800元,現價500元;一條黑色水晶項鏈,原價800元,現價200元;一個原價2000元的紅色皮包,現價1000元。三樣東西一共比原價便宜了近3000元。

購買:存在風險擦亮眼睛

  在國外,二手名牌店常常人滿為患,賣家覺得能提供一個地方銷出自己過剩的藏貨,很滿意;買家則享受這個“淘”的過程,不僅能以低價找到自己想要的衣物配飾,還能考驗自己的鑒賞能力。
  V2的店長告訴記者,對於二手物品的售後服務來説,目前只能對顧客承諾物品的真實性,如果顧客在經過專業鑒定後發現購買的是假貨,店內有賠償措施,另外,店方會對顧客拿來寄售的衣物送去專業店舖幹洗,並進行護理。但其他的像售後清洗、保養類的服務,目前還沒有。
  記者看到,目前二手店銷售的貨品都有店家自製的貨牌,包括物品的原價、現價、新舊程度等。包的折舊程度也在貨牌上有所顯示,比如尾數為“N”代表全新,“7”就代表七成新。
  對於二手貨的挑選,有經驗的袁小姐告訴記者,每個名牌包的序列號可以辨別包的真假。同時袁小姐建議大家多看一些時尚雜誌,就會對名牌貨品有個比較全面地了解。如果還不放心,可以細心鑒別,看材質、做工和輔料是否精細。倣貨即使能做到以假亂真,卻往往在拉鏈、搭扣等細節上露出馬腳。
  據統計,中國目前奢侈品的消費人群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3%,到2011年前後,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地。對於正在北京悄然壯大的二手名牌市場,專家&&,由於二手物品的特殊性,貨品的真偽只能靠專業人士鑒別。商家不可能提供給買家正式的發票,因此買家在購物時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相比國外已成體系和規範的模式來説,二手奢侈品交易在國內還屬新生事物,目前仍處於培育市場的階段。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