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剛剛開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紛紛&&封殺教師有償補課的禁令。然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騰訊網新聞中心、新浪網考試頻道、題客網共同實施的一項調查發現,52.2%的受訪者對教育部門的“禁補令”明確&&反對,38.6%的人甚至覺得,如果自己是學生家長,無論是否收費,都會鼓勵孩子利用課餘時間補課。(《中國青年報》1月29日)
一件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有利於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有利於學生過一個輕鬆愉快寒假的好事情,卻遭到公眾的反對。這個現象的確值得教育部門反思。 不可否認的是,苦學了一個學期之後,家長之所以還要把孩子送到老師那裏接受“有償教育”,與平時學校教育的欠缺是有很大關係的。比如,器樂、舞蹈、美術或者航模等方面的知識,學校無法滿足,學生及家長怎能不利用假期進行“有償補課”呢?再比如,學生成績落伍了,在學校又得不到老師有針對性的點撥、輔導,學生必然要利用假期“有償補課”的機會,奮起急追。當然,有的家長或學生是把假期當第二起跑線,借假期補課以便繼續乘勝前進的;也有的家長沒有能力、沒有時間管教孩子,因而圖省事,花幾個錢想讓老師管教孩子的。 此外,無論是網吧,還是熒屏,現實生活中,“少兒不宜”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忙於工作的家長們,哪敢讓孩子一人在家或到外面瀟灑呢?而假期裏,社區在學生教育方面,並沒有擔當起拾遺補缺的作用。這在客觀上也使家長們拒絕教育部門的“禁補令”。更何況,不同學校對升學率的追逐,也使得學校對假期補課更多地採取了參與或默認的態度。這就是説,對家長來説,只要能讓學生成才、成人,不管什麼手段或方式,他們都是樂於採用的;對校長們來説,只要能提升學校的社會地位、社會聲望,能讓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學生負擔的輕重,他們是不會太多顧慮的。 由此可見,“禁補令”得不到公眾的理解或支持,是有着複雜的現實原因的;客觀地説,公眾反對“禁補令”,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教育部門在&&“禁補令”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學生學習方面的實際需求、家庭教育方面的客觀困難,以及社會環境對學生成長的不良干擾呢?有沒有考慮過禁令得不到執行時怎麼辦這個情況呢?最主要的是,教育部門有沒有反思自己工作不到位,沒有給公眾提供更好、更優質的學校教育,從而導致公眾讓孩子私下“進補”這樣一個無奈現實呢?對這些問題,教育部門如果沒有認真思考,並採取切實措施,那麼,“禁補令”就永遠會成為一紙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