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促城鄉協調發展 大學生農村創業大有作為
    2006-12-21    記者:陶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農村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在我國,人們應該看到在産業轉移過程中,有大量的中間地帶、過渡地帶。在産業的轉移過程中有大量機會     “同學們畢業後,誰會選擇去農村創業?”隨着主持人的發問,現場1000多名大學生中舉手的只有寥寥幾人,“那麼,願意在城市創業的有多少人?”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這是12月14日在北京城市學院召開的“創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專場論壇上發生的一幕。
    面對只有少數人願意選擇到農村創業,河北大午農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大午告訴現場的年輕人,“創小業在城市,創大業在農村,但是要創大業的時候,要有毅力,要有準備。”孫大午&&,自己就是在農村創業,依靠在農村租的一塊路、水、電都不通的土地,從養雞發展起來的。
    近年來,國家相繼&&一系列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農村就業的政策措施,不少大學畢業生也確實在農村創業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據相關媒體報道,上海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學生顧澄勇,畢業時主動放棄“白領”工作,回到農村,把所學知識與賣雞蛋結合在一起,通過網絡銷售,生意越做越紅火。2000年從四川農業大學經濟係畢業的龍波與女友王旭到農村“科學養豬”,如今在全國各地已擁有12個養豬場,年産豬萬餘頭,産值超千萬元。
    大學生在農村創業有哪些好處?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會長、中國分會會長鄭雄偉認為:“城市競爭比較激烈,各種創業的成本比較高,農村總的來説創業成本低一些,起點也低一些。”
    善佑善集團董事長褚武軍也是一個農村創業成功的典型。褚武軍從養螞蟻起家,他坦言當時養螞蟻是因為家裏比較窮,沒有資金能夠投入,只能選擇成本低的行業。他認為大學生創業應該勇於去“撞墻”,“我想大學生開始創業應該先去實踐,做完後總結,總結之後再去實踐,雖然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我覺得這種失敗後再總結的模式,對於創業者來説是有很大幫助的。”
    全國勞動模範、北大縱橫管理集團首席合夥人王璞雖然也讚同大學生畢業後到農村創業,但他認為,“大家不要盲目地畢業就去創業,應該先找一個企業、組織來積累知識、觀念、資金、業務能力,學到了這些本領以後,就可以瞄着業務和市場去尋找理想的創業産業”。
    雖然很多事例都證明了大學生去農村創業是一條光明的道路,但還是有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適合在農村創業存在疑慮,比如一位大學生就&&:“我們所學的多媒體藝術設計專業,主要是針對公司的商標設計以及産品包裝設計,像這樣的專業選擇在農村創業能有機會嗎?”
    和君創業諮詢集團執行董事長李肅&&,大學生應該先把城鄉的概念弄明白,然後來研究産業應該怎麼選擇,再考慮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怎麼發揮。他認為,我國的鄉村城市化進程在加快,在東部沿海發達的省份,甚至已經一個鄉鎮就是一個重要産業的發源地了。“農村的概念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中國作為二元經濟的結構體,所有人應該看到我們所有的産業在不同經濟轉移過程中,有大量的中間地帶、過渡地帶。大學生創業應該研究相關産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在這些産業的轉移過程中有大量的機會,而這個轉移的過程中的服務産業,包括多媒體藝術設計産業,在小城鎮中應該同樣具有巨大的市場。”李肅説。
    針對大學生農村創業容易出現急功近利的問題,孫大午告誡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們,做事業一定要“做穩、做實,不能貪大”。他説,“有一個資産1200億元的大企業,老闆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人,但由於企業做得太大、成長太快,最後以失敗告終。大午集團做的是農牧業,我認為民以食為天,雖然這個錢掙得少,但是這個錢掙得紮實、掙得長遠。我就守住這個自己熟悉的産業,企業就比較穩健,我也一直相信小錢是大錢的祖宗。”
    據悉,本次論壇是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主辦,中青網和北京城市學院承辦的“和諧創業”全國高峰論壇第三次專場活動。
  相關稿件
邑大副校長卓雄:農村創業天地寬 2007-04-16
就業難激發學生創業潮 2007-04-16
甘肅“創業”招聘會遇冷 2007-04-16
創業投資"金手指"活動首次落地中關村 2007-04-12
[創業英雄]朱敏:一個夢想接着另一個夢想 2007-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