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6-12-07 本報記者:勾曉峰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6月,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通過自己的博客,對跨國資本巨頭凱雷亞洲投資公司收購徐工集團&&質疑,並同時宣稱,三一集團有意出資四億美元收購徐工科技,此舉引爆了全國對凱雷收購徐工案的關注。
2002年,為獲得企業發展資金,解決員工安置等歷史遺留問題,同時將股權分散化、國際化,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徐工集團開始啟動改制計劃,確定以徐工機械作為集團改制的平台,並在理順股權關係、人員安置方面做好鋪墊。
2005年9月1日,徐工科技發布公告,稱仍在與三家投資者進行最後的談判。但實際上,凱雷已於5月左右悄然獲得了細節談判優先權,徐工集團已於7月間完成了部分人員的定員定崗定責的“三定”工作,只待在9月中旬召開職工大會對改制方案表決。
就在交易雙方等待有關審批的最後一個環節——商務部的批復時,三一集團突然半路殺出。向文波公開質疑凱雷收購徐工對國內裝備業的影響,認為徐工科技擁有強大品牌優勢,主導産品市場佔有率第一,年收入170億元的徐工以20億元出讓是嚴重的低估。其次,徐工科技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標誌性企業,而工程機械行業又屬國家戰略産業,對於國家戰略産業的主權意識影響很大。
由於引起了社會上的極大關注,並由此引發了對於國家産業安全的討論,種種原因致使凱雷收購徐工案至今還未獲得商務部的批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