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全國各地都紛紛&&政策加快發展動漫等文化創意産業的現狀,專家們紛紛&&,發展創意産業不能一哄而上,要突出自身特色,提高産業聚集度,形成品牌效應。
誤區一:各地一哄而上。
廈門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教授周顯寶在近日廈門舉辦的“廈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對策研討會”上説,在文化産業的發展中,不能搞“百花齊放、齊頭並進”,要根據現有實力,按照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布局,突出重點,有秩序地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也&&,一般而言,發達國家都擁有發達的文化創意産業,但因各地經濟文化基礎不同,沒有統一的發展模式。
以廈門市發展創意産業為例,周顯寶説,發展廈門市文化産業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追求政績,應在做好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前提下理性、穩步地前進。在進行某一項文化産業發展之前,首先要對廈門市相關的文化生態環境、資源配置和産業鏈進行腳踏實地的調查和研究,不搞重復建設,力爭調配好發展所需要的相關資源和軟硬體條件。
廈門市經濟研究所産業研究室主任林紅説,國內區域中心城市都提出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規劃,各地城市創意産業基地建設,可謂此起彼伏。在熱鬧非凡的背後,應冷靜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差距所在,才不至於走上盲從和重復建設、同質競爭的道路。
誤區二:以工作園區模式來建設創意園區。
文化産品的生産與消費常常合二為一,文化創意企業一般都是中小企業,物質成本投入低,創業者靠的是靈感和理念,對經營者來説更需要寬鬆、開放、休閒的生活方式,産業存在的空間既是工作的地方,又是生活的地方;既是生産的地方,又是消費的地方。因此,林紅建議,對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規劃,必須考慮與工業區建設不同的理念、功能、形象和經營管理模式。
林紅説,文化創意産業除了追求經濟效益外,還具有社會功能,一個功能完善、業態豐富、設計現代感強的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可能成為一個觀光旅游區,具有提高人們審美情趣,展示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品牌的作用。
廈門市文化産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戴志望也&&,任何人只要是工作涉及製造新理念、新科技、新內容,均屬於創意階層。文化産業的聚集發展首先是創意階層的形成與聚集,無論是自發形成的聚集區還是政府推動建設的文化園區,都必須以創意階層為本,營造能夠激發創意的地理空間,而不能走傳統工業區的發展模式。
誤區三: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林紅説,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是一項新生事物,要把握好政府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的職能是遵循文化創意産業演進變遷的內在規律,規劃和指導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並在産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給予適時、適度而有效的政策干預,主要採取政策導向來吸引社會資本對産業的投入,而非直接參與組織經營管理或投入的方式來促進産業發展,具體事務交由市場和社會完成,或採取政府採購的方式購買産品和服務。
戴志望認為,政府要構建有效的嫁接平台整合創意資源和企業資源。文化産業發展的規律是文化創意與資金、技術和市場營銷的有效整合,需要有一個有效的嫁接平台來促進兩者的結合、整合文化産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
台灣亞太文化創意協會廈門地區代表侯貫中&&,政府首先要嚴厲打擊公開販賣倣冒皮包、皮件、手錶、鋼筆、山寨手機等,保障産業有一個良好保護知識産權的法制經營環境。此外,政府應協調相關教育、文化、體育、法律、傳媒,成立常設工作小組,提供有效率的服務和優惠政策,協助文化創意産業形成群聚。
誤區四:重“大”輕“小”。
致公黨廈門市委副秘書長王琼文説,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難,文化創意企業融資更難。它們大多是典型的“人腦+電腦+文化”的知識型服務企業,絕大多數項目投入回報期長、市場預期不穩定、擔保能力較差,很難通過傳統方式融資。王琼文建議,把構建投融資服務體系作為促進文化創意産業的突破口,學習北京和杭州的做法,以政府作為融資擔保人,不斷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扶持重點文化創意企業做強做大。
戴志望説,政府在扶持中小文化企業方面的作用體現在政府貸款擔保、銀行質押和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直接補助、房租補貼以及宣傳推廣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