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故事]用10英鎊“證明你自己”
    2009-07-31    張代蕾    來源:經濟參考報

    英國一個名為“證明你自己”的組織今年2月發起了一項青少年創業比賽,給參賽者每人10英鎊(約合16美元)本錢,看一個月時間內誰掙錢最多。
    比賽吸引了1.6萬名19歲以下青少年參加,結果令人振奮。大多數參賽者各顯神通,以做手工、賣水果、辦展覽、開舞會等方式,成功掙得人生“第一桶金”,一些孩子甚至賺得數百英鎊。不少人把賺到的錢捐給了教育和慈善機構。

    靠手藝:摺紙三人組

    來自曼徹斯特學院的3名九年級女生組成一個團隊參賽,用自己製作的摺紙作品掙得821英鎊(約合1346美元),為比賽中産生的最高收入。
    13歲的游卡揚(音譯)和兩名女同學在比賽中開辦一個名為“中國手工”的小“公司”,出售摺紙作品。
    “摺紙並非完全是我們自己的創意,”游卡揚説,“兩年前,我們學校的一些高年級學生開始摺紙並將作品出售。他們雇我和其他一些七年級學生幫忙疊紙。我想,這是一個可以繼續發展的好主意,於是這次我成了老闆。”
    3個女孩體現出創業者的精明頭腦。游卡揚從書上自學手藝,然後教給兩個同伴,3人自己動手摺紙;為控製成本,她們在市場上尋找最便宜的紙張和木釘;為了推銷産品,她們製作了一個介紹作品的圖片冊,根據作品所用時間和用紙量定價。
    女孩們除了把摺紙作品出售給個人,還努力向企業、機構等大客戶推銷。曼徹斯特科學園為成立25周年舉行紀念晚宴,向她們定購了250個書簽和250張卡片。平森特梅森斯律師事務所也是她們的客戶,但“談判”過程卻相當不易。
    “我們3人要‘搞定’的是3個律師,”游卡揚説,“他們都身穿西裝,而我們還穿着校服,他們着實‘折磨’了我們一把。”
    她的同伴、14歲的艾薇馬克霍哈補充道:“他們試圖壓價,但我們沒讓他們得逞。最終他們為律所的咖啡廳買了48朵紙花。”
    女孩們將收入的1/3捐贈給夥伴學校,然後平分剩餘收入。“我們會把這些錢存起來。”她們説。
    對於在比賽中開公司的體會,女孩們認為,“開一家公司並沒有大人們説的那麼難”。

    拼創意:時光儲藏器

    來自蘇格蘭聖肯蒂格恩學院的兩名17歲女生別出心裁,利用學校翻修的時機,向校友出售“時光儲藏器”,獲得比賽主辦方的特別嘉獎。
    作為畢業班學生,珍妮弗坎貝爾和凱特琳艾迪生想在本學年結束前做一些能讓人記住的事。“我們的校園現在正翻修,等工程結束時,我們已經畢業,”凱特琳説,“校園的舊貌將不復存在。因此,我們打算為學校製作一個時光儲藏器,供教職員工、學生和校友儲藏物品,記錄迄今為止的校園生活。”
    她們説服施工方提供一個金屬盒子當儲藏器,並允許她們把盒子埋在新教學樓地基下。有意儲物的人須繳納1英鎊(1.6美元)。
    為吸引更多人參與,她們在學校餐廳門口和校園活動中做宣傳。為通知已經畢業的校友,她們&&了兩家當地報紙,打算登廣告。
    “報社最終同意為我們刊登一則小小的廣告,”凱特琳説,“然後,我們開通一個網站,方便人們和我們取得&&。這很便捷,和‘臉譜’等社交網站差不多。我們很快開始收到物品。”
    她們收到的儲藏品包括各種CD、雜誌、冊子、圖片和書信。
    凱特琳和珍妮弗最初打算把收入捐給學校舞會或年鑒基金會,結果發現所得只有34英鎊(56美元)。兩人於是改變主意,把這筆錢重新投入“項目”。
    “我們決定再買一些物品放進時光儲藏器,”珍妮弗説,“我們考慮要麼把校園風光拍攝下來,刻進光盤或記憶棒裏,要麼買一個便宜的MP3音樂播放器,在裏面拷滿音樂。但我們不清楚50年後的人們是否會用這些東西。”
    凱特琳説:“儘管我們掙錢不多,但我們希望未來發現這個盒子的人能覺得它有意思。這個項目讓我們體會到自己負責做事和別人讓你做事的區別。我現在覺得,自己開公司應該挺有趣。”

    賣健康:水果男孩團

    倫敦北部阿克蘭伯利學校的3名男生在比賽中把目光瞄準了倫敦金融城的辦公室白領,憑藉水果直銷盈利114英鎊(187美元)。
    17歲的法伊克阿克圖爾加説:“在頭腦風暴階段,我們鎖定金融城的上班族,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有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3個男孩面臨的第一個任務是尋找“盡可能便宜”的水果。16歲的本珀金説:“我們上網搜尋水果供應商,然後給他們打電話。但本地的水果商不願意幫忙,我們於是展開‘口水’攻勢,喋喋不休地告訴他們我們還年輕,正嘗試創業,收入將用於慈善……”
    最終,一家供應商同意向他們免費供應300根香蕉。但其他供應商都拒絕幫忙,這意味着孩子們只有香蕉可賣。“我們認識到什麼是商業。”法伊克説。
    之後,“男孩團”致電倫敦市政廳,獲得香蕉銷售許可。他們自行設計商標,打印並粘貼到香蕉上,然後用比賽主辦方提供的啟動資金買來棕色紙袋和果籃。
    銷售第一天,男孩們的家人向他們傳授“生意經”。17歲的奇拉格帕特爾説:“作為一個來自印度的家庭,街頭小店對我家人而言再熟悉不過,他們都向我提建議。因此,我們(賣香蕉時)不太緊張。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如果你有信心,那會轉化成銷售業績。現實的確如此。”
    男孩們將全部收入捐贈給英國一個糖尿病救治機構。如今,他們打算再接再厲,拓展水果銷售業務。他們計劃今後申請上不同地區的大學,以便把水果生意做到全國各地。
    他們的成功經歷在學校裏引起不小轟動。“其他學生挺羨慕我們,一些人想加入我們的團隊。”奇拉格説。

    玩新奇:無聲迪斯科

    對倫敦城市學院的6個女生而言,熱播電視連續劇《聖櫟》是她們創業賺錢的靈感之源。
    15歲的瑪麗亞馬菲説:“我在《聖櫟》中看到他們組織了一場無聲迪斯科舞會,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 
    於是,女孩們成立了一個名為“狂歡”的舞會公司,舉辦無聲迪斯科舞會。舞會分上下兩場,上半場為無聲迪斯科,參加者自帶iPod、MP3或手機等音樂播放裝置,戴着耳機跟隨各自喜歡的音樂起舞。下半場則是普通的有聲舞會。
    11到13歲的學生可參加舞會,每人交門票費2.5英鎊(4美元)。
    女孩們用絲帶和海報裝飾舞場,在學校集體活動中為舞會做廣告,吸引了不少學生。出於安全考慮,女孩們還邀請老師參加舞會。
    亞絲明伊斯梅爾説:“我們有點擔心有人打架鬥毆,但我們告訴他們(老師)別穿西裝,至少要扮得酷一點。”
    女孩們還出租舞會現場的空余場地,用於出售爆米花、松餅等零食。每個攤位出租費為20英鎊(33美元)。
    無聲迪斯科舞會總共為6個女孩帶來164英鎊(269美元)的利潤。她們將部分收入捐給慈善機構“喜劇救助組織”。
    亞絲明説,比賽收穫不僅是掙錢,“整件事情,從組織到實行,讓我備受鼓舞。我意識到自己可以出去做一些事”。

  相關稿件
[財富故事]5條妙計拯救你的退休生活 2009-05-08
[財富故事]新Facebook改變我們的生活 2009-04-03
中國面料業靠研發上演財富故事 2006-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