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酒店的客人有點少
    2009-07-09    本報記者:錢春弦員張旭 周寧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從北京、上海到海南等省市,國內高檔星級飯店客房空置率持續偏高。一些旅遊業界人士認為,高檔飯店空置率高不能完全歸罪于金融危機以及甲型H1N1流感的衝擊,也是國內星級飯店特別是高星級飯店多年盲目擴張結果的直接顯現。

    部分飯店客房出租率和價格出現雙下滑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統計,2006年我國共有28.75萬家住宿機構,目前已超過30萬家,截至去年底,統計在冊的星級飯店共16528家,而大量具備星級飯店接待標準的住宿機構不在統計之列。如各部委和中央企業的接待機構、各地駐京辦自辦飯店等。中國旅遊研究院副院長戴斌教授認為,差不多有95%的飯店未在現有星級飯店統計之列。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調查,截至去年底,我國的星級飯店平均出租率在60%到65%之間徘徊,表明1/3的産能過剩。今年一些地方的統計數據更不容樂觀: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今年前4個月,受金融危機與甲型流感雙重影響,北京星級飯店的平均房價同比下降17.3%,客房平均出租率為44.5%,同比下降10.1%。各星級飯店客房平均出租率均不足5成。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部分五星級飯店的入住率還不到10%。
    據了解,今年以來,東莞多家星級豪華酒店價格下調至2至6折,個別五星級酒店甚至拋出298元特價房。令人擔憂的是,這一勢頭似乎才剛剛開始。6月以來,海南三亞多家酒店門可羅雀,亞龍灣假日酒店等星級酒店甚至出現入住率個位數的慘狀。
    戴斌説:“倘若把沒有統計在冊的那些星級標準飯店納入整個行業進行分析,整體出租率肯定不到50%,也就是至少一半的産能過剩。”
    中國旅遊研究院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我國在建或改建的五星級酒店數目在1700家左右,雲南一個縣級市就提出要建設7家五星級酒店,還有很多地方&&要引進國際頂級品牌,繼續興建豪華酒店。

    多因素推動飯店業投資過熱

    旅遊業研究學者戴斌和唐曉雲、楊宏浩等分析認為,以下原因導致部分地區星級飯店投資過熱。
    一是政府非商業化的投資衝動。
    研究人士調研發現,國有資本佔我國飯店業投資額六成左右,而國有資本投資的商業導向受到一定限制,並不完全以盈利為目的,如政府接待機構的費用一般由政府補貼,這些飯店的經營通常無法完全貨幣化。但不管在這些飯店的消費行為是否支付了現實貨幣,但畢竟增加了行業供給,導致部分星級飯店客源流失。
    另外,這些以政府接待機構名義存在的飯店,其經營不納入旅遊行業的預算收支,造成行業主管部門對當前旅遊業整體情況無法準確統計,致使旅遊行業預警機制失真。
    二是民營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
    根據調查,大量民營房地産企業都在各地紛紛投資飯店業,而實際情況是其中部分投資商本意並不想投資建飯店,但是,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環境等政績需求,往往通過稅收、優先拿地等優惠政策吸引房地産開發商建設飯店設施。這種政府導向使得商業化投資方形成一種非理性投資行為。
    三是外商資本的投機行為。
    外國人投資中國飯店業並非看中我國的旅遊市場,而是看中了飯店地産的增值預期。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大量熱錢涌入,第一投資方向就是涵蓋了飯店的商業地産。政府在宏觀調控的過程中,過多調控的是以國內投資方為主的民用住宅地産,而對外商投資的商業地産並沒有足夠重視,給這些投機者鑽了空子。一旦這些外商撤資,不僅會對我國的飯店業、旅遊業造成很大打擊,而且會波及到整個房地産業。我國飯店業、旅遊業更多需要的是以塑造品牌為目的的戰略投資者,而非以熱炒地皮為最終目的的風險投資者。
    研究人士分析,國有資本的非商業化投資、民營資本的非理性化投資、外商資本風險投資這三方面因素,推高了飯店業産業供給,使得國內飯店規模迅速膨脹,導致我國旅遊業産業結構失衡,飯店投資出現區域性過剩,部分地區出現了旅遊企業經營困難甚至破産的情況。

    通盤規劃飯店業産業發展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為防止星級飯店投資過熱損害行業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應對新報飯店建設項目嚴格審批,推動解決政府接待機構市場化,對國有資本投資的飯店業制定商業化運營標準和考核辦法。
    部分受訪業內人士&&,儘管在過去幾年裏,我國飯店業的快速發展引發局部投資過熱,帶來供過於求的問題,然而與國際發達旅遊市場相比,在市場滲透度及飯店産品和服務的精細度上,我國飯店業仍然略顯稚嫩。政府管理部門和市場主體應著眼于調整産業結構,不斷開拓新的市場,發掘潛在需求,進行下一個發展周期的市場規劃。
    值得高度注意的是,在國內3/4的省區市把旅遊業確定為支柱産業的情況下,內外資的高檔樓堂會所建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將高星級飯店的數量作為政績或招商引資的條件,從而有意無意加劇了産能過剩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地方政府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總體趨勢的把握,把更多投資和精力從追求豪華轉移到服務環境的質量提升上來。

  相關稿件
演繹尊貴 香港海逸君綽酒店試營業 2009-06-15
金陵飯店:酒店民族品牌第一股 2009-06-12
錦江股份:餐飲酒店同發力 2009-06-12
酒店類物業:頹勢初顯期待突圍 2009-06-03
三亞:10家超五星級酒店同時動工 200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