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面臨的選擇太多
    2009-06-17    本報記者:劉菁 沈洋 趙菁菁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景德鎮瓷器。(資料照片)

    1868年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環球行,在江西景德鎮市瑤裏鎮高嶺村,他看到當地人把腳底的土放入1300度高溫的窯爐,燒成了貢奉給皇帝的陶瓷。李希霍芬將其命名為“高嶺土”,使其成為至今國際通用的陶瓷術語。這位偉大的地質學家沒有預測到,140年後他命名的這種瓷土經過自宋代以來的挖掘已近枯竭。2009年,以千年瓷都聞名的景德鎮市成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資源枯竭性城市。
    沒有瓷土,這些年已經在內生困惑和外來競爭夾縫中掙扎的瓷都,該向何處去?
    重振瓷都雄風,景德鎮面臨的選擇太多:是沿續手工生産還是發展大工業生産?是培養本土企業還是扶持外來企業?是以日用陶瓷為主還是建築、衛浴、日用、特種陶瓷全方位發展?在選擇中瓷都考量着繁榮的路徑。
    景德鎮是獨一無二的,城區40多萬人口卻有10多萬陶瓷産業工人,有做泥的,拉胚的,吹釉的,貼花的、畫畫的,燒制的,分工明確,手工制瓷是景德鎮獨特的風景。大部分國有瓷廠倒掉後車間租給了私人,就連街巷裏也儘是手工作坊。藝術大師們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他們的作品往往絕世僅有,即使偶爾有成批量的,大約也就百千件而已。
    儘管有十萬陶瓷工人,陶瓷産業在景德鎮並不能真正成為支柱,昌河汽車、飛機等機械製造産業支撐起景德鎮的經濟和品牌。景德鎮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土稀有的國有控股規模化日用瓷生産企業,月産量約50萬件,而此前國有瓷廠紅光瓷廠月産達到220萬件。全景德鎮有近萬家陶瓷企業,但真正上規模的只有100家。規模太小是當地歸納的景德鎮陶瓷業落後的主要原因。
    在許多大師級人物強調工業化生産會壓制陶瓷藝術個性的時候,政府部門已經開始了大規模的招商引資。台灣法藍瓷將藝術融於日用品,無疑給了景德鎮最大的震動。明明是一個盤子,卻飛出一隻蝴蝶,不是畫在其中而是雕於其上。景德鎮陶瓷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馮雙喜説,“它顛覆了我們的傳統思維和設計理念。它成功了並不只是靠個好政策。”更讓他感到壓力的是,一個多月前,法藍瓷與法國柏圖合資的法柏日用瓷公司成功試生産。
    法藍瓷已進入全球6000個銷售點,它似乎已經回答了流水線上的大工業化生産能否承載景德鎮文化底蘊的問題。然而,景德鎮的環境、資源、交通能否承載大工業化的陶瓷生産?多年來在建陶衛浴領域保持空白的景德鎮,近兩三年來引入了10多家沿海建陶衛浴企業,其中不乏樂華、金意陶、特地等知名企業。
    一條建築陶瓷的生産線年産值可達一億元,而一條日用陶瓷生産線産值只有一兩千萬元。景德鎮目前100家規模以上的陶瓷企業中,64家日用瓷企業,2008年産值為23億元,比上年增長29%,而10家建陶衛浴企業去年産值為16.7億元,比上年增長569%。建陶給當地的經濟貢獻顯而易見。
    景德鎮瓷局副局長劉子力説,規模不是第一位的,品位第一,我們要做高端産品。但記者在景德鎮市樂平陶瓷産業基地,看到六七條從江蘇、福建引進的琉璃瓦生産線,這種用於農村房屋屋頂的琉璃瓦,能否代表景德鎮所期望的産品高端?
    從佛山遷入景德鎮的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柳説,到景德鎮來我們的原料、運輸成本是上升的,但衝這塊金字招牌我們還是來了。景德鎮人私下説:他們來沾我們祖宗的光,消耗我們的瓷土,卻丟給我們環境的包袱。産值上升是否會付出環境成本?市長李放説,這些陶瓷企業不是一家緊挨一家,而是以山相隔,足以消化環境壓力。
    應政府部門邀請到景德鎮來做創意文化産業調研的一家北京投資公司董事長劉亞軍説,意大利、西班牙都不産陶瓷原料,但卻成為陶瓷産品設計、研發中心。景德鎮要有這樣的志氣和魄力,成為陶瓷藝術的戛納。
    景德鎮確實具備這個條件,景德鎮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3人,有上千人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有上萬名陶瓷藝術從業者和愛好者,是全國陶瓷工藝美術人才最富集的地區,這裡還有全國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景德鎮陶瓷學院。但大師們現在都在幹個體,靈感用於個人之作,如果讓大師們的智慧貫穿於整個陶瓷産業大格局,景德鎮就大有希望了。
    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國家日用及建築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郭立説,景德鎮陶瓷産業衰落主要是因為規模小,但它的文化內核還在、技術核心還在,優勢還會凸顯。工程中心的任務是承擔行業共性基礎性工程技術,我們要把它打造成陶瓷界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使之成為世界上頂尖陶瓷專家和産品雲集的場所。“最先進的陶瓷産品景德鎮沒有,就愧對這個名字。”
    不過,對於景德鎮市長李放來説,發展陶瓷産業不等於景德鎮的全部。獲批資源枯竭性城市後,景德鎮四年內將獲得五億元中央財政支持,“這筆錢將主要用於民生以及歷史文化的保護和開發。”一個瓷都創意文化産業正在醞釀中,劉安娜所期待的在街頭巷尾、古老里弄體驗千餘年陶瓷歷史和文化,也許就要變成現實。

  相關稿件
景德鎮奧運藏瓷捐贈人民大會堂收藏 2009-06-05
新中溫青花瓷在景德鎮研發成功 2009-02-27
巨型景德鎮瓷壺亮相蘇州 2009-01-05
景德鎮限量發行《復興 成就》珍藏瓷 2008-06-23
三大變化看景德鎮陶瓷:將創意注入古老産業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