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還是復活凱恩斯主義?
張維迎VS克魯格曼
    2009-03-30    邱恒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濟學家的觀點總充滿爭議,經濟學家們內部還分出諸多派係來,處處籠罩濃厚的對抗硝煙。2009年新年伊始,國內著名的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發表長篇講演“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向與會眾多知名企業家宣講他所理解的全球金融危機。另一方面,2008年-2009年度國內最流行的金融前沿著作,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保羅.克魯格曼的最新力作——《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經濟危機》,傳達的核心思想“回歸蕭條經濟學”,則正是復活凱恩斯主義的觀念。
  把二者對照閱讀,是一次有趣的閱讀體驗。

  80年前的那場辯論

  張維迎教授介紹説,1929-1933年那場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有兩個人預測到了。那就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領軍人物米塞斯與哈耶克,他們依據的是一套科學的商業周期理論,根據他們的理論,上世紀20年代美聯儲實行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利率定得很低,信貸規模膨脹,最後的必然結果是大危機、大蕭條。
  克魯格曼在《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經濟危機》書中的觀點,自然完全不同。現如今,除了觀點最右的經濟學家之外,幾乎持任何立場的經濟學家都認為,“大蕭條”是因為有效需求崩潰導致的,美聯儲本應以大規模注入貨幣來對抗那場蕭條。但在那時,這還根本不是流行的想法。
  “大蕭條”是因為經濟之前增長帶來的必然結果,克魯格曼把這類觀點稱為宿命論。克魯格曼的原話是:“當時許多傑出的經濟學家都附和一種充滿道學氣的宿命論”。
  很顯然,張維迎與克魯格曼對于上世紀那場全球金融危機何以爆發的認識完全不同。

  新型供應派與需求派之爭

  張維迎教授在演講中強調説,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經濟學提供不了我們解決問題的答案。他告訴在會的企業家説,推動經濟增長的是生産,是供給,而不是需求;是供給創造需求,而不是需求創造供給。他用好似譏諷的口吻説:“如果刺激需求就可以發展經濟,我們早就進入共産主義社會了。”
  克魯格曼也不甘示弱,他在書中強調:“所謂的‘供應學派經濟學’,只不過是一些愚蠢的想法,這種荒謬的信條要不是為了迎合媒體和富人的偏見,根本不會有什麼影響力”。
  克魯格曼認為,一直以來,我們對蕭條經濟學的回歸是缺乏準備的。
  過去20年間,主流經濟學揚棄了凱恩斯的需求分析為中心的需求經濟學,把研究重點集中在技術進步與長期發展上。不過,現如今,一切發生了變化,如何增加需求,這是問題的關鍵,也是《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經濟危機》的核心內容。
  在書中,克魯格曼對20世紀90年代早期以來日本的困境、1995年和1997年墨西哥的危機、東亞經濟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這些危機中,關鍵的問題都是如何創造充足的需求。

  埋葬或是復活凱恩斯主義

  凱恩斯主義被稱為“蕭條經濟學”,在書中,克魯格曼提出“如何增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經濟的生産能力,已經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完全是凱恩斯的藥方,正式宣告了“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在案例分析中,克魯格曼證明了:那些不同時斷陷入衰退的國家,乃至2008年這場全球危機,是因為決策者們沒有按照凱恩斯的經濟學原理出牌。
  克魯格曼提出重新研究“蕭條經濟學”而獲得世界聲譽,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克魯格曼,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復活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種力量。
  張維迎教授代表的是另一種聲音,他説,事實與邏輯分析表明,現如今的全球危機不是自由市場失靈,而是政府政策的失敗,“在我看來,這次危機也許是復活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機會。”
  就政府政策沒有按照經濟學原理出牌,張維迎教授和克魯格曼有共同之處。張維迎認為,“這場危機與其説是企業界人士太貪婪,不如説是政府官員決策失誤。
  總之,經濟學家們都會埋怨,政府官員沒有學好經濟學原理,不管是凱恩斯主義還是奧地利學派的規則,決策者們都沒有遵守。
  閱讀《蕭條經濟學的回歸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我們能夠了解到保羅克魯格曼勾勒出的新蕭條路線圖:房地産泡沫的破滅是影子銀行崩潰的導火索,影子銀行體係崩盤直接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蕭條,更令人憂心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硬著陸”可能會成為本次全球危機的“第二個引爆點”。我們還能了解到,克魯格曼開出的藥方:讓信貸重新流動,支援消費,尋找免費的午餐等。
  更為有趣的是,我們能發現“埋葬還是復活凱恩斯主義”這樣的分歧是如此之大,而且隔空論戰。不由得讓人重新回想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説過的那句話:“兩個經濟學家討論一個問題,通常得出兩種結論;如果其中一人為著名經濟學家,結論必有三個以上。”

  相關稿件
經濟蕭條期是文化産業崛起的契機 2009-03-20
梅新育:經濟蕭條孳生貿易保護 2009-02-20
經濟蕭條下的英國燈泡革命 2009-01-20
經濟蕭條下的品牌行銷策略 2009-01-16
應對經濟蕭條需要完善社會政策 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