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3-02 記者:張漢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隨着民辦教育逐步走上教書育人的舞&&央,關於民辦學校如何運作一直是各地探討的重點。 近日,在重慶市召開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黃奇帆副市長&&,建設西部教育高地,沒有社會力量辦學,僅靠政府這條腿是難以獨立支撐的。重慶民辦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2年力爭全市民辦學校在校生總數達到80萬人。 而發展民辦教育,重慶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和重慶海聯學院院長兩職的凌霄認為,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做保障,必然舉步維艱。以海聯學院為例,10多年來,總共投入資金7億多元。如果沒有多元化融資方式,僅靠捐款和入股投資是做不到的。 重慶市去年年底發布的《關於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已經打開了一扇讓海聯學院這樣的民辦教育融資的大門。這一文件因其明確了民辦教育投資者可多渠道融資,並在多方面享受公立學校待遇等,而被業界譽為目前“重慶民辦教育發展進程中,最全面、最具體的一份地方性政策文件”。 凌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民辦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於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資金來源問題,二是社會環境問題。這一文件對民辦教育的發展將會産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份文件也肯定了凌霄多年來的實踐的多元化融資方式。據了解,海聯學院是全國首家上市的民辦高校,2002年已在澳大利亞借殼上市,在學院與澳大利亞Amnet上市公司重組合併後,投産資本在原3.4億元的基礎上增至6.7億元,並佔有澳大利亞Amnet上市公司51%的股權。 “剛&&的《意見》,明確了民辦教育投資者可多渠道融資,並可進行多種形式的資本運作。這無疑為民辦教育的興辦者打破了最關鍵的資金瓶頸。”在凌霄看來,此舉堪稱一大突破——而在此之前,重慶還沒有這樣的政策。 海聯職院創建於2000年,投資近3億元,資金主要來源於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華人華僑的捐款和入股投資。該校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批准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為一體的“十六年直通車”教育模式的全日制高等院校,亦是中國第一所“境外上市合作”教育投資的學校。 在大力發展教育産業重點消解資金問題的同時,政府部門還對民辦教育的環境問題關愛有加。凌霄還向記者舉例説,此前不久,針對海聯職院資産權屬出現的爭端問題,政府部門為此召開了專題協調會議,並且達成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確保社會穩定。”的一致意見。凌霄坦言,政府的這一舉措讓他倍感溫暖,因為“這有利於延續學院十多年來的穩定環境。” “海聯者,取的就是海內外聯合的意思”凌霄解釋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