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2-25 本報記者:馬桂花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
新華社/西霸 |
 |
|
新華社發(勇智毅
攝) | 今年慶祝25周年的倫敦時裝周素有展示新銳時裝、為青年設計師搭建發展平台的名聲,而近年來它連續倡導的“道德時尚”也引起業內外人士的關注。時裝周已連續六季推出“道德時尚”專區。今年,37家品牌落戶專區,遠超去年的13家。 近年來,不少商家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減少服裝製作成本,在迅速捕捉時尚變化的同時,以5英鎊至10英鎊(1英鎊約合1.44美元)的單價吸引眾多消費者。廉價服裝的出現導致“快餐式”“拋棄式”時尚消費,不少人不再珍惜衣服,一旦過時就拋棄。據統計,英國每年有150萬噸舊服裝進入填埋場,造成巨大浪費。 為推動服裝業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快餐式”時尚消費對環境的影響,三年前倫敦時裝周率先推出“道德時尚”專區,專區的加盟者被要求在有機産品、回收利用等方面有所建樹。 例如,Butcher Couture品牌的眼鏡全部在法國手工製作,眼鏡架的皮框染色用植物顏料,眼鏡袋則使用皮革下腳料製成;Beyond Skin品牌的鞋、包都在西班牙手工製作,鞋內裏軟墊使用印度製造的天然橡膠,皮包的內襯布是中國台灣廠商用塑料瓶蓋加工而成;一名意大利設計師採用意大利南部小島傳統的木織機將當地産羊毛織成包和圍巾,古樸而時尚。 “道德時尚”專區內還有愛沙尼亞女設計師用舊衣服和服裝下腳料製作的拼裝西服、馬甲和短裙;有印度設計師用生絲製作的服裝,據介紹其特別之處是蠶在吐絲過程中能夠破繭而出,不必為取絲而殺生;英國慈善機構“樂施會”展&展出了設計師用人們捐給慈善店的二手服裝設計的時尚作品。 第二次參加倫敦時裝周的英國設計師敏娜 赫本説:“我認為道德時裝是一個大趨勢,因為人們已日益關注環境問題。”英國年輕設計師安娜 讚迪頓説:“全球氣候變暖,希望自己利用回收布料製作的服裝能帶給大家一個信息:每個人都能為世界帶來改變。” 父輩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設計師劉馬克在英國首創一種稱為零浪費時裝的衣料裁剪方法,使時裝裁剪可比通常節省約15%的布料。他説:“我也開始採用環保布料,例如有機棉、有機羊毛,我還開始使用全新的、更環保的水基顏料。” 時裝品牌Noir是“道德時尚”專區最早的加盟者之一。該品牌創始人彼得 英格沃森説:“‘道德時尚’專區為道德時裝品牌提供了一個用同一聲音交流的平台,我們希望能啟示業界和消費者——性感、奢侈、時尚、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能在不影響服裝外表和風格的同時和諧共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