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1-14 作者:劉大江 孫陽 侯大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1月8日一早,記者從汶川縣城出發,向汶川縣龍溪鄉進發。聽説那裏已經下雪了,此前當地政府和受災群眾奮戰多日的禦寒戰果,能否經受住冷風寒雪的考驗? 10時許,記者來到了位於海拔1500多米的汶川縣龍溪鄉直&安置點。這裡的雪已經停了。挂上山頭的太陽正撒下冷冷的光,屋頂上、菜地裏的一層薄薄的雪也融化得差不多了。 “下雪不冷,化雪時冷啊!”安置點一位羌族老人家看到記者在寒風中冷得跺腳搓手,就趕忙招呼記者到他那間經過改造的過渡安置房中避寒。 老人家叫王明強,他的臨時安置房周圍裹了三層牛毛氈,牛毛氈上還釘了一層木板,老人家説這些東西足以把寒風擋在外邊。走進屋,靠着門邊正生着一個火爐,暖呼呼的,王明強的老伴正準備煮早飯。 老人家對記者説:“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啊,地震之後,政府不但幫我們修建了安置房,還發了大米、油、棉衣棉被,我們都能吃飽穿暖,這個冬天不怕了!” 從直&安置點出來後,記者又來到海拔2000多米的龍溪鄉中心場鎮,雖然這裡的雪也早就停了,但還不時從樹枝上飄着一些小雪花下來。走進路邊一家小超市,男主人裴運光告訴記者,房子在地震中被震裂,不久前剛剛經過加固維修了,再加上政府之前發的每人一套棉衣棉褲和兩床被子,過冬已經不成問題。 女主人耿玉芬説:“現在大家過冬都沒什麼困難了,這幾天小超市的生意都比以前好很多,我們也買了很多臘肉,足夠這個冬天吃了。”裴運光笑着説,“年貨都有了,就等着過年嘍!” 在北京東方恒和影視公司工作的王樂慷年前這幾日特別忙碌,一邊忙着公司年前的影片收尾工作,一邊忙着從網上訂購羊毛襪,他打算過年的時候自己送去四川。“四川地震那會,我跑去捐血,結果北京各捐血點都爆滿了,再捐就是給人家添麻煩了,錢雖然也捐了些,但總覺得沒做什麼事情,也不知道該做什麼。”王樂慷説,他前幾日看電視,新聞上説四川的高寒地區仍然缺保暖物資,“我也沒多少錢,就琢磨買兩百雙質量好的羊毛襪子送過去。” 王樂慷告訴記者,他給在北京所有的大學同學和朋友們都群發了短信,如果也有要捐助的,他就一起把心意帶過去。“已經有很多同學第一時間打電話來了,先是確認我的手機是否丟失,信息是不是真實,然後都很積極地捐了錢讓我幫忙買襪子帶過去。”王樂慷計劃大年初二就背着朋友們的“心意”奔赴四川高寒地區,讓來自北京的新年祝福通過這個溫暖的方式傳遞到四川。 38歲的古米藍是“5 12完美春天志願總站”負責人,因為説話太多,她的嗓子已經沙啞。 初次見到古米藍,是在2009年的1月11日,她正在成都市龍泉驛區的四川省團校接受“青少年心理康復”的培訓。古米藍自言震後第一個春節來臨前,她和夥伴們最關注的是受災群眾的心理問題。春節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但對於喪失親人的受災群眾來説,卻是一個難以邁越的坎。 在採訪中,不斷有電話打進來。放下電話,古米藍説,救助北川禹裏鄉幼兒園106個孩子的物資已經運到綿陽,包括襪子、手套、棉衣、玩具、學習用具等,價值好幾萬元,為了以最少的錢買到最多最好的東西,他們特地從浙江批發購買。 早在2008年8月底,古米藍和“5 12完美春天志願總站”的夥伴們就發起了“這個冬天不會冷”,為災區倡議暖冬行動。截至目前,他們籌集了上千萬元的各類物資,並直接發到了極重災區受災群眾手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