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票收藏:方寸間盡顯神州巨變
    2008-12-08    本報記者:胡若愚 楊壽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許多人眼裏,站&票只是一種迎送親友進出火車站的票據憑證,而在收藏愛好者馮偉眼裏,站&票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從上世紀70年代卡片站&票,到京津城際鐵路使用的磁卡站&票,他收藏的數千枚站&票恰好見證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滄桑巨變。
  馮偉年近四十,現在解放軍駐青海某部任職。他從1992年開始收藏站&票,迄今已藏有近4600枚,佔我國歷年發行彩圖站&票總數的一半還多。
  “同郵票一樣,站&票內容豐富,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人文歷史等,”他説,“但和郵票不同,站&票紙張大,圖案更大更清晰,背後還有文字説明,承載信息也更多,簡直就是一部百科全書。”
  站&票最早誕生在英國。1910年,我國東北地區中東鐵路開始使用首張站&票“黑白小硬板”。從那時起至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鐵路站&票一直使用這類卡片站&票。馮偉收藏的最老卡片站&票,由北京站於上世紀70年代發行,上面印有“票價五分 請勿上車”。
  1984年,我國第一套彩圖站&票在北京鐵路局誕生,天安門、八達嶺長城、故宮、北京站夜景、京城新建築展現着首都風貌。次年,其他各地方鐵路局也開始發行站&票,票價多為0.1元,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南京中山陵、上海外灘等風景名勝紛紛躍然於紙上。
  “那時候,各地方鐵路局自己發行的站&票尺寸、紙張、面值不盡相同,”馮偉説,“1992年,鐵道部對站&票規格、編碼、用字等統一規範,站&票的發行越來越正規,設計也越來越美觀,現在都是高清圖片、銅版印刷。今年8月1日京津城際鐵路通車時,北京南站和新天津站發售磁卡站&票,還可以自動售票、自動檢票。”
  馮偉將自己收藏的站&票分門別類進行了整理。“這些是反映我國各地火車站建設和變遷的,比如這四張,分別是天津站1888年、1951年、1988年和今年新站的面貌,”他一一介紹説,“這些反映了我國火車機頭的變化,這幾張都是CRH‘和諧號’系列機車;這些反映了1997年鐵路第一次大提速到去年第六次大提速的情景,有機車更新、車廂內飾變化、新建鐵路……”
  “除了反映我國鐵路事業的發展,站&票還能介紹鐵路沿線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展現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馮偉説,“你看,這些是為紀念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發行的站&票,這些是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這些是鐵路進疆40周年。”他最新一套藏品,則是以福娃造型和泥人張彩塑展示28個大項比賽項目的北京奧運會紀念站&票。
  馮偉藏品中最“寶貴”的,則是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開通時的兩張站&票。這兩張站&票分別印有雄偉的布達拉宮和拉薩河大橋照片,定價1元,蓋有“首發列車”印章。“我有青藏鐵路開工時發行的全套紀念站&票,可通車時發行的站&票,剛發售就被搶購一空,我幾次去火車站、託人都沒買到,現在這兩張還是後來偶然從一個藏友那裏‘淘’來的。”
  “青藏鐵路是一項造福沿線各族人民的世紀工程,加上這幾年興起收藏熱,它通車時發行的站&票自然成為藏友們心中的寶貝。”他笑着説。
  馮偉説,空閒的時候,他總喜歡一張張、一本本翻看這些寶貝。“在我看來,這小小的站&票,就是一部中國鐵路的發展史,一部反映當代中國巨變的形象歷史。”
  相關稿件
奧運收藏現在動手還不晚 2008-12-02
神七搭載的中國地圖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2008-11-24
牛年賀歲銀條出現贗品 收藏謹防假冒 2008-11-24
憑票供應 被“收藏”起來的日子[圖] 2008-11-24
馬來西亞:熱門收藏連張鈔票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