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2001年元旦節過後,茅&酒廠對外宣布,當年1月1日零時之後出廠的所有茅&酒都將在突出位置標上出廠年份,以後逐年類推,根據不同的年份進行價格調整——這就是“茅&年份酒”在中國白酒高端領域亮相後引發的一場轟動。 茅&年份酒的推出,曾令整個中國白酒業界為之震撼。儘管起初正反兩方辯得面紅耳赤,但到了最後,卻是爭先恐後地“跟風模仿”。茅&並沒有糾纏在這場討論中,而當業內喧囂的討論聲塵埃落定的時候,人們才發現茅&早已走在了引領高端的前列。 茅&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茅&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當時對推出“年份酒”這個主題有個説法,即目的是要用價值規律、市場規律將茅&酒客觀存在、卻未能得到足夠開掘的收藏價值“固化”凸顯出來,以開闢新的消費群體,使茅&酒最終成為中國的“路易13”、“路易14”,引導中國白酒消費文化向更高層次昇華。如今7年過去了,事實證明當初的這一調整,為國酒茅&注入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活力,80年陳年茅&酒已成為全世界價格最高,也最難買到的白酒,茅&的“國酒”地位更加無可撼動。 釀酒大師季克良認為,年份酒並不是拍腦袋得出的點子,而是當年的茅&酒走出97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后,深刻反思自己尋找出路得出的良方,凝聚了茅&管理層的集體智慧。計劃經濟時期的茅&,數十年一貫都只生産53度一種度數、500毫升包裝一種規格的茅&酒。這種局面在改革開放後數年仍然沒有變化。亞洲金融危機後,茅&意識到必須緊盯市場,提出了“一品為主,多品開發,做好酒的文章;一業為主,多种經營,走出酒的天地”的發展戰略,針對不同地域、不同口味、不同層次、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消費能力的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進行了市場細分。 歷史的頁面翻至21世紀,茅&集團的主打産品終於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首先,茅&酒自身,單一酒度及包裝的格局被打破,開發了38度、43度、33度三種低度茅&酒,包裝也分為1680毫升、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50毫升、二套裝、三套裝、禮盒等;同時,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等陳年茅&酒,實行普通茅&酒“年份制”,出廠年份不同,價值也不同。其次,開發出醬香型的“茅&王子酒”、“茅&迎賓酒”,與茅&酒共同形成高、中、低檔齊全的醬香系列産品。 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國酒茅&第一次走出了孤軍作戰、産品單一的被動局面,真正形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茅家軍”,全國各地喜歡並習慣醬香型口味的人也越來越多。 今天的國酒茅&,對於自身文化歷史的挖掘並進行市場價值量化的步伐並沒有停頓下來。茅&酒家族裏的38度、43度和33度這三種中低度白酒的秘密武器,其發揮的作用正在悄然顯現,中低度茅&酒具備了國際蒸餾白酒的“加水、加冰後不變色、不變味、不混濁”特質,更難得的仍能保持茅台獨特的醬香口感,這在國內白酒界是獨一無二的,已經具備進入國際市場,培養更多國際消費者的能力。 可以預見,將來的世界白酒市場上,茅&將會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醬香口感香飄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讓更多的國際友人領略到白酒裏的“中國風”,這也是國內白酒行業沒有人嘗試過的道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