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0-13 記者:魏運亨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據新華社瀋陽電
一把乾隆年間的宜興窯紫砂黑漆描金吉慶有餘壺,日前在瀋陽市專場拍賣會上拍出了155萬元的天價。業內人士稱,這一價格創出紫砂壺拍賣的新高,此前曾有一把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拍出147.7萬港元的歷史紀錄。 這把宮廷紫砂壺高10.4厘米,口徑8.1厘米,足徑7.8厘米,壺身繪有雙魚、靈芝、蝙蝠等組合圖案,寓意“吉慶有餘”,壺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金彩篆書章款。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紫砂壺製作名家季益順評價説,由於紫砂胎彩漆描金工藝在清代道光之後便已失傳,所以這類紫砂壺存世極少,彌足珍貴。 據記者了解,這把宮廷紫砂壺的起拍價為33萬元,有多名人士覬覦良久,志在必得。經過多輪激烈競爭,一名自稱“就是喜愛紫砂壺”而不願透露姓名的買家最終遂心如願。 紫砂壺是中國獨有的鑒賞兼顧實用的傳統茶具,也是歷朝文人墨客的賞玩之物。宜興紫砂創始於宋,興盛於明清,到康熙、乾隆時期,紫砂壺的製作、鑒賞與收藏均達到了頂峰。 季益順説,現在收藏或投資紫砂壺的人不少,市場上也出現了以假亂真的贗品。紫砂壺收藏愛好者切忌單純看印章年代盲目收藏,而要先了解紫砂基本知識、注重壺的造型和做工,以免走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