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度假、療養、休閒,這些曾經與普通百姓相隔甚遠的生活方式,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隨着我國法定節假日的增多及職工帶薪休假條例的&&,人們的休閒權得到法律保障。中國人“休閒時代”的來臨,讓普通百姓在工作之外,感受到了生活的樂趣。
休閒消費支出增多 休閒主動性增強
今年節假日調整後,我國法定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日增至115天,再加上職工帶薪年休假,一年中平均休假時間超過1/3。 國慶期間,從事規劃設計工作的青島市民趙金華和幾個朋友一起,在青島郊外籌建了一處農業莊園,種菜、養雞、養魚忙得很是快活。他説:“現在到城郊休閒的人群日趨增多,近郊游炙手可熱。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增多,讓人們逐漸喜歡上了休閒。”而濟南沃德律師事務所的李先生則早早就在南部山區租居了一處農家庭院,在院中種植了果樹,每有空閒必帶着朋友前往小坐,一日三餐全部自助,其樂融融。 今年,家住濟南玉函路的董先生着實體會了一把帶薪休假。董先生説:“我這次是去北戴河休假一個星期,輕輕鬆鬆享受了一把碧海藍天,難得啊!回來工作也有精神。”據了解,現在很多單位都鼓勵職工自選時間年休,普通職工帶薪休假不再是一種奢侈。 今年國慶期間,我國各大景區依然游人如織,人們的游覽熱情絲毫沒有降溫的意思,而休閒人群的結構卻在悄然變化。在青島石老人海灘,到處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以家庭為單位的游客,一般是年輕人自駕車外出,帶着老人和孩子,共同享受休閒的快樂。而一些老年人,也從之前的捨不得外出消費,轉變到開開心心地跟着兒女外出旅游。很顯然,人們休閒消費支出比以往增加了,放下工作投入休閒的主動性更強了。
需要時間更需要心境
然而,法定假日增多了,並不代表每個人的休閒權就得到保障了,也不表明每個人都懂得休閒了。 對於城市上班族來説,時間限制、工作壓力,是制約輕鬆休閒的重要因素。我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單位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職工休年休假的,經職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職工休年休假。對職工應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數,單位應當按照該職工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資報酬。但職工的這一權利往往成為“紙上的權利”。魯南一家煤礦企業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一年到頭很少有休息的日子,單位上總是有忙不完的事。而且,由於長期的工作習慣,有些人甚至樂意為賺取些許加班費而主動在節假日加班加點。 即便是能有時間保障,一些人的休閒活動方式也十分單一。在閒暇時間,多數城市上班族會選擇睡覺、逛街、上網、看電視等方式來打發時間。在濟南一家媒體工作的劉先生説,這個黃金周他哪也沒去,在家看看孩子,做做家務。平時工作太緊張了,不想趕在黃金周去找累。
擁抱“休閒時代” 感悟美好生活
當前,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工作壓力加大,這也形成了對休閒的內在制約。家住濟南燕山小區的王健説:“對絕大多數勞動者而言,誰都十分珍惜手中那個飯碗。特別是對於那些本身貸款買房高消費的工薪族來説,更是不敢輕言休閒。這在一定程度上,讓休閒時光大打折扣。因為這些人即使是在休閒,也往往放不開心境。” 這一點在一些退休人群身上則迥然不同。現在,一些城市退休人群由於生活有保障,又無時間的限制,對休閒的熱愛程度往往勝過年輕人。在青島,一些老年人在夕陽紅、老年大學等社會團體的組織下,不但熱衷於社會活動,而且對休閒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單是在節假日期間,他們隨時都會輕鬆出游,因為有一種無牽無挂的平和心態,他們更能體會到休閒的樂趣。 事實上,工作壓力之餘,也完全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休閒減壓方式。比如,做做保健、美容,侍弄一下花草等無需遠涉的居家休閒,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國慶期間,濟南陽光100小區的四家美容店生意十分紅火,一名店主説,節日期間前來做美容的客人比節前多出一倍。 休閒,更多的是一種平靜、自主自為的狀態,是一種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心無羈絆的自由狀態。有了這種狀態,不管是去花鳥魚蟲市場,還是去野外探險,抑或是室內讀書網游,都是一種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