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上前陣子流行一句話:“如果你愛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會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為那裏是地獄”。 現在這句“名言”則被很多網友改為“如果你愛他,把他放到‘人立方’上去,你不僅會知道他的一切,還會知道同他有關的人的一切”。 “人立方”是什麼?它會帶來搜索的新革命嗎?它是滿足大眾好奇心的網絡惡搞助推器嗎?
“人立方”:“人肉搜索”下一站?
“人立方”出現時間不久,但已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在百度“貼吧”,“人立方吧”已有眾多網友發帖。 “人立方”的全稱是微軟人立方關係搜索,百度“知道”裏對“人立方”的解釋是:由微軟亞洲研究院開發的一款新型社會化搜索引擎,它能夠從超過十億的中文網頁中自動地抽取出人名、地名、機構名以及中文短語等,根據搜索關鍵詞和與其相關的人名之間的關聯度強弱自動計算每一個人名與關鍵詞直接的距離、數據大小以及具體的擺放位置等等,並通過一條標明了人際關係的細線連接他們,使其發生社會化關係。 “人立方”界面非常動感,人們可以通過鼠標滾輪滾動來放大或者縮小關係圖,且還可以通過點擊人與人之間的連線獲得兩人之間的關係。“人立方”關係搜索還可提供基於人名的新聞瀏覽功能。 此外,“人立方”關係搜索會自動找出人名之間最可能的關係描述詞、與人名最可能相關的稱呼、作品等詞條。“人立方”關係搜索更可從這些中文網頁中自動辨別出人名所對應的人物簡介文字,並且按照這些文字是人物簡介的可能性進行排序。當用戶給定任意搜索關鍵詞,“人立方”就能夠找出與關鍵詞最可能相關的人名、地名和機構名,並且根據它們與關鍵詞之間的相關度排序。 蘭州某IT公司編程技術人員常虎告訴記者,“人立方”關係搜索和中國雅虎的人物搜索在算法上幾乎如出一轍,畢竟他們在數據的挖掘方面仍然依賴海量的搜索引擎。“‘人立方’搜索的總體設計的確有創意,你只要輸入一個人物的姓名,進入搜索,就可以看到有關該人物的關係、網頁、資訊、簡介等,甚至連頭銜和職物都會展示出來。”常虎説。
今天,你“人立方”了嗎?
記者體驗了一下“人立方”,當輸入某個人名進行搜索後,會顯示一個人物關係圖,主人物位居中央,用最大的圓圈標識,與之有“關係”的各個“次要人物”都以不同顏色的圓圈顯示,並與主人物用直線連接起來。當鼠標移動至直線上時會顯示出兩個人物之間的關係,單擊直線即會出現與“次要人物”關係相關的資訊鏈結。這種人物關係用圖示的方法看起來很直觀。
記者“戰戰兢兢”地將自己的名字輸入這一“人立方”系統,發現出現的絕大多數是單位同事或個別新聞報道中提及的一些採訪對象的名稱,至於為什麼是這幾個人而不是其他採訪次數更多的人,記者也不得而知。可笑的是,記者居然和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産生了人際關係。 網友張彥説,是朋友將這個“人立方”鏈結發給我的,我開始興趣很大,純粹是覺得好玩而已,例如搜索自己的名字,看看有多少個是自己認識的,有多少與自己是毫不相干的。但試了家人、朋友等幾個名字後,就覺得沒意思了。 中國金融網網絡編輯李磊説:“人物關係的搜索結果有些不盡合理,讓人啼笑皆非。例如,在‘王菲’的關係圖中,指向‘屠洪剛’的關係線上竟然注的是‘愛人’,在關係上單擊後才發現,原來是由於他們曾合唱過一首歌的歌名叫‘愛人’。”
是娛樂還是網絡惡搞?
正因為“人立方”搜索中,可能以互聯網上眾多的信息為搜索對象,其中必然包含一些不準確的、虛假的信息,“人立方”搜索所參考信息的準確度有問題,因此有網友認為“人立方”是一種惡搞。 常虎説,這個系統只是自動的搜索網頁,其信息來源無非是主要網站的眾多新聞報道、社區論壇、博客鏈結等,只要你曾經在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裏評論過某位名人,就有可能被系統自動搜索到,它的薄弱之處很多,因為電腦只會自動算出他們存在關係的可能性,而不會去管到底是不是真的。 也有網友提出了疑問,同名人物的搜索怎麼辦? 還有不少網友就“人立方”是否有助於“人肉搜索”進行了激烈討論。有網友認為,“人立方”的出現將給“人肉搜索”提供方便,從而有可能引發更多的“網絡暴力”事件。 一名網友在百度“人立方吧”中留言説:“此前網友在網上進行‘人肉搜索’的時候,還要花時間理清搜索得來的人物關係。現在‘人立方’推出了一個‘網狀關係圖’,被搜索者的人脈關係能夠一目了然,不僅減輕了‘人肉搜索’者的工作量,還可能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讓他們‘人肉搜索’到更多的東西。” 昆明某中學英語老師馬路紅説,當自己的隱私暴露於公眾之下,你還會覺得這個網站的創意很好嗎?在不經允許的情況下,並且是胡亂地“拉線”,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然而,更多的網友並不對此&&擔憂。他們&&,使用“人立方”只是出於好奇和覺得好玩。 上海一高校法律專業人士宋揚&&,在“人立方”關係圖上公開查詢的結果可能會暴露一些不該暴露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會為不法分子提供一個方便的收集信息的工具。總之,需要警惕“人立方”成為網絡惡搞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