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也可能患上“産後抑鬱症”
    2008-07-07    鄭昊寧    來源:經濟參考報

  人們印象中,産後抑鬱症似乎是母親的“專利”,但近年來眾多事例讓人們逐漸發現,孩子出生後,父親也可能患上“産後抑鬱症”。
  專家研究數據表明,男性在孩子出生後患上産後抑鬱症的比例為10%,僅比女性低4%。如忽視這一問題,不僅患病父母雙方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影響,更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抑鬱症狀

  約翰海曼是美國某大學的寫作講師。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並沒有感受到想像中初為人父的喜悅,反而覺得“突然找不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了”。
  孩子出生後,妻子貝斯提很快適應了家裏的變化,而海曼卻覺得與一切格格不入。為逃避這一現實,他放棄了與兒子相處的寶貴時間,把更多時間放在學校的課程上。他也意識到自己這種情緒有點異樣:“我從未有過這種感覺,我覺得自己有問題。”
  海曼確實有一些小問題,他患上了産後抑鬱症。
  産後抑鬱症屬常見情感障礙性疾病,患者多表現為情緒極端低落、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精力減退、持續疲勞等,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反復産生自殺念頭。相當多的患者會在短時間內自愈,但也有一部分人患病會持續相當長時間,甚至釀成惡果。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産後抑鬱症只會“襲擊”女性。精神病學專家承認,直到近年來,人們才開始正視男性也有可能患上産後抑鬱症這個事實。
  美國東弗吉尼亞醫學院兒科副教授詹姆斯保爾森率領研究小組對美國各地5089對夫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夫妻雙方在孩子出生後均可能患産後抑鬱症,女性患病比例為14%,男性則為10%。
  除一般抑鬱症表現外,産後抑鬱症的男性患者還可能會做出一些“出格”行為,如濫用酒精或藥物、暴躁易怒、衝動、愛冒險等;還有一些人會像海曼一樣,選擇加班加點以遠離家庭。

患病原因

  保爾森認為,男性和女性産後抑鬱症的症狀基本相似,但病因卻大相徑庭。
  對女性而言,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是患産後抑鬱症的主要原因;而對男性而言,超出預期的生活方式突變才是造成抑鬱的導火線。
  “對新爸爸們來説,生活中的改變可謂天翻地覆,光是想想把孩子撫養到21歲需要花多少錢就令人十分頭大,”美國精神病學協會醫學博士納達斯道特蘭德&&,“新爸爸們還有很多説不出口的憂慮,比如‘妻子對我還感興趣嗎’,或者是‘孩子的長相會像我哥的孩子一樣可愛嗎’等等。”
  “孩子降生後,家庭結構産生變化,撫養孩子的經濟壓力也隨之而來,”美國庫珀大學醫院精神病學專家托馬斯紐馬克認為,“丈夫將不再是妻子關注的惟一,他們的睡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在妻子關愛驟減的情況下,新爸爸們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應對接踵而來的壓力,平時與朋友的聚會、聊天都被照顧小寶寶所代替,生活裏除了孩子的笑聲外沒有其他興奮點,因此很容易感覺抑鬱。
  由於抑鬱症症狀通常會被生活瑣事所掩蓋,一些男性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患上産後抑鬱症,導致錯過早期的診斷治療。此時,妻子的關愛就變得至關重要。
  美國伯克利大學精神病學專家威爾考特尼指出:“很多時候,妻子首先注意到丈夫的異常,她們會覺得‘我丈夫最近變得不一樣了’。”
  保爾森也認為,很多情況下,妻子能夠間接幫助丈夫確認自己是否患上産後抑鬱症,爭取早期診斷治療的關鍵時間。

嚴重後果

  研究數據顯示,如果患病男性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僅會對夫妻雙方産生不良影響,還會影響孩子早期的健康成長。
  保爾森研究小組調查發現:同女性一樣,患上産後抑鬱症的父親也會變得十分“懶惰”,不願意與嬰兒進行互動交流,既不給孩子唱歌、講故事,也不陪孩子玩耍,而這些舉措對嬰兒早期成長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互動活動”。
  更為嚴重的是,父親的産後抑鬱症還具有“傳染性”。如果丈夫是産後抑鬱症患者,妻子即使沒有患病,對嬰兒的熱情也會降低。
  保爾森研究小組的另一組試驗數據還證明:由於父親患産後抑鬱症後明顯減少與孩子的交流,這將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減緩,表現形式為孩子掌握的單詞量偏少。
  研究小組調查了一群兩歲的孩子,用50個這一年齡段孩子常用的單詞對他們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父親患産後抑鬱症的孩子所掌握的單詞要比父親沒患抑鬱症的孩子平均少1.5個。隨着年齡增長,這一語言能力差距還在不斷拉大。
  不僅如此,另有研究證明,如果父母雙方中有一人或兩人患産後抑鬱症,孩子的精神、情感發展也將面臨一些問題。
  牛津大學的保羅拉姆沙達尼博士曾率領研究小組,研究1.28萬對夫婦在産後數星期至孩子兩周歲期間的行為和心理狀況。結果發現,父親抑鬱不安對男孩影響尤甚,會使其更易於出現兒童行為問題,如更具有攻擊性等;出現問題的幾率是父親沒患抑鬱症的兒童的兩倍。
  拉姆沙達尼博士説:“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父親患産後抑鬱症對孩子行為和心理的早期發展具有明顯負面影響。”

7點建議

  儘管社會已對産後抑鬱症給予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人們對男性産後抑鬱症始終了解有限,而且目前美國尚無任何相關早期檢查。
  對此,《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雜誌援引精神病學專家的6點建議,提醒新生兒父母可通過早期防治盡量避免患上産後抑鬱症,以下為建議具體內容:
  一、 多參加醫院主辦的育兒講座;
  二、 提前做好家庭理財計劃,以應對撫養孩子過程中産生的大量臨時開支;
  三、 明確父母雙方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各自的責任和義務;
  四、 雇傭保姆或請求家庭其他成員幫忙照顧孩子;
  五、 理解孩子出生後夫妻性生活狀況的改變,並對這種改變有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抱有心理準備;
  六、 多了解抑鬱症的相關信息,參加幫助新爸爸們適應新生活的社團。
  保爾森還建議,如果新生兒父母經常感到疲勞、沒精神、不開心,且這些症狀持續兩星期以上,那麼他們有必要看醫生。不過他同時&&,新生兒父母沒必要在出現一點症狀時就手忙腳亂,這些症狀通常要持續一段時間,才可能構成産後抑鬱症。症狀持續時間是“把抑鬱症與對壓力正常反應區別開來的一個關鍵因素”。

  相關稿件
辭退抑鬱症員工被判無效 2008-07-04
以色列科學家:過度用香水或為抑鬱症徵兆 2008-01-09
調查顯示:抑鬱症治療存有兩大問題 2007-10-17
抑鬱症已經成為美國棘手的社會問題 2007-10-17
氣溫變化快 産後抑鬱症多起來 20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