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快樂生活靠自己
    2008-02-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新華社北京電 如果你的父母不快樂,你是否也註定是個鬱鬱寡歡的人呢?心理學家過去認為,基因對我們的精神狀態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但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可以發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去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美國《新聞周刊》日前援引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迪納的話説:“現實情況比簡單的基因圖譜可複雜得多。人們一直覺得基因無法改變……但我們知道成人後的個性是可以改變的,對此人們也許能夠掌握一些主動權。” 
  那麼主動權到底有多少呢?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在新書《快樂生活之道》中指出,有40%的快樂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50%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剩下10%取決於外部因素的影響,如婚姻、發橫財等等。
  從事快樂研究已近20年的柳博米爾斯基還提出了一系列所謂的快樂干預法則。
  她建議人們,當你想不開時不要思慮過度,告訴自己“停下來”或者計劃稍後留30分鐘專門去想這個問題。事實上,到了那個時候,你可能發現,之前困擾自己的問題已經顯得不那麼嚴重了。
  盡情品味生活的樂趣,珍惜並享受一些普通的時刻,像一頓可口的飯菜或一個熱水澡,在沮喪的時候回憶一些最美好的事情。
  柳博米爾斯基承認,有些建議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矯揉造作”,不過,它們確實是基於正規研究得出的結論,而且研究表明它們能夠顯著提高人的快樂程度。
  相關稿件
[公司透視]“快樂購”:把電視購物拽出泥潭 2008-02-15
態度決定快樂指數 讓你的大腦快樂起來 2008-02-13
快樂是什麼?“世界快樂地圖”告訴你 2008-01-30
巴西舉辦“快樂中國年”活動 2008-01-28
藍精靈 50歲生日快樂! 200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