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時裝”成為時尚界新寵[圖]
    2008-01-23    作者:何珊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服裝原材料進口大國美國正興起一股“可持續時裝”潮流,以崇尚環境保護和健康為宗旨,利用回收材料或全線由本土生産服裝。
  全球連鎖零售商沃爾瑪的採購顧問科拉爾羅絲説,“可持續時裝”帶給人們的是大腦革命,是一種讓設計師更有社會責任心的環保時尚。

  “可持續時裝”帶給人們的是大腦革命,是一種讓設計師更有社會責任心的環保時尚。新華社記者 張鳳國 攝
無碳T恤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一間服裝工作室內,設計師艾麗貝蘭與同事正在用二手商店和舊貨店回收的服裝為原材料,為William Good服裝公司製作服裝。
  時下,William Good服裝只在因特網和舊金山附近的商店銷售,目的是為了減少運輸過程中製造的“碳足跡”。
  “碳足跡”指每個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二氧化碳為測算對象。一個人的“碳足跡”可分為第一碳足跡和第二碳足跡,分別是因使用化石燃料而直接排放或因使用各種産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美聯社報道,這種由回收材料和本土原料製成的“可持續時裝”在這個冬季主導了紐約T型&和美國各地服裝精品店。
  從棉花生産、紡織到成衣製造,全線在加州生産的休閒服裝品牌American Apparel以及瑜伽服零售商preAna打算從今年開始銷售由加州中貝谷地生産的棉花並在距離種植地僅幾個小時路程的南加州製作成衣,以減少材料運輸造成的燃油消耗。
  2007年夏季,以簡約風格著稱的休閒裝品牌Rag&Bone邀請知名模特沙洛姆哈洛代言一款由有機棉製成的“無碳T恤”。之所以稱之為“無碳T恤”,是因為生産全過程據稱完全杜絕溫室氣體排放。

棉農獲益

  對加州棉農弗蘭克威廉斯而言,時裝取材青睞美國本土生産的有機棉,讓他對時裝增加了生態層面的解讀。
  “這些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有機棉之一,”威廉斯説,“採取適當的直徑、長度和力度,你可以紡出最優質的棉紗。”
  美國現有大部分服裝原材料仍在土耳其等勞動力較便宜的國家生産,美國本土種植的有機棉只佔有機棉市場份額的一小部分,但“可持續時裝”的興起使得美國本土有機棉市場快速增長。
  加州非盈利性組織“有機棉交易協會”預測,有機棉銷售額2009年將達2.26億美元。而在2004年,這一數字僅為1900萬美元。
  加州另一非盈利性組織“可持續棉花項目”已幫助幾十名棉農從時裝工業中獲利。該組織推廣的BASIC棉花品種應用農業新技術,可將生産過程中的農藥使用量減少73%。
  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可持續時裝”設計教授琳達格羅斯説,preAna新近採購了一批BASIC棉製造“本土T恤”。

觀念轉變尚待時日

  2004年,科拉爾羅絲擔任山姆會員店女裝採購員時,首次為沃爾瑪採購了一批有機棉瑜伽服。她説,一旦各服裝公司開始關注天然纖維材料,服裝業應用可持續製衣方法是早晚的事。
  “這是設計觀念的轉變,”羅絲説,“讓服裝設計師更具社會責任感。”
  上世紀80年代創立潮流內衣品牌Joe Boxer的尼克格雷厄姆與慈善舊貨店巨頭Goodwill合作創立了William Good公司,專門回收二手服裝,用於製作成衣。
  格雷厄姆説,他有一次徘徊在Goodwill商店門口,突然想到這些舊貨衣服最終的命運只能是變成垃圾。
  “我一開始想的是成立一條有機棉生産線,但立刻想到可以做得更多,”格雷厄姆説,“我們何不把用過的東西再次利用呢?”
  由於生態環保的服裝造價相對較高,現階段僅一小部分消費者會購買這類服裝,而大部分消費者較少考慮生産服裝過程中的“碳足跡”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生態時裝,但大部分人還是追求質優、價廉、便捷的服裝,”美國市場調查機構NPD的時裝工業分析師馬歇爾科恩説,“生態服裝會引起共鳴,但還需要一些時間。”

  相關稿件
施華洛世奇啟動“保護長江”環保項目 2008-01-23
中華環保聯合會:我國環境維權亟待走出困境 2008-01-22
日本成為“環保大國”的三種可能 2008-01-21
安徽省將全面推廣環保節能的新型墻體材料 2008-01-21
美國:總統圖書館 環保成典範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