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希望]城裏老人渴望有人"嘮嗑"
鄉下老人期待養老有保障
    2008-01-02    本報記者:呼濤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7年末,國內第一部教化性、公益性的電視紀錄片《中華孝道》由個人出資開拍,黑龍江省雞西市58歲的私營企業家翟玉和決定以此作為2008年退休後“新生活”的起點:為喚起全社會的敬老、愛老責任做代言!
  “我已經站到了老年的門檻上。生在農村、奮鬥成長在城市,我深切地感受到‘城裏老人衣食無憂卻精神饑渴,農村老人兒女不少卻要為活命發愁’,孝道的復歸是全社會的希望。”翟玉和決定,2008年,從自己的企業中徹底脫身,把弘揚敬老、踐行孝道當作余生的事業去做。
  作為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參與的一次全國性的調查顯示,由於孝道缺失、養老觀念淡薄,農村老人晚年生活困苦交加。在調查共包括的10401名60歲以上農村老人中,平均年收入為650元,他們與兒女分居的比例是45.3%,自己幹農活的佔85%。其中,5%的老人三餐不保,93%的老人一年換不上一件新衣服,69%的老人無替換衣服,小病吃不起藥的佔67%,大病住不起醫院的則高達86%。
  “我聽到很多老人的哭訴,看到很多農村地區吃得差的是老人,穿得差的是老人,小、矮、偏、舊房裏住的是老人,在地裏帶病幹活還要照看孫輩的也是老人,”翟玉和説,“這幾年對養老問題和孝道問題的關注,使我有機會更多地去接觸城市或農村的老年人群體。我願意為他們代言,告訴社會老年人的所思所盼。”
  翟玉和説,農村老人盼望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孝老、敬老風氣,讓老人們感受到尊重和生活的便利。希望政府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保障制度,把農村特殊老年群體優先納入社會保障範圍。
  “對垂暮之年的老人來説,生命已進入倒計時,對名呀、利呀既想得開,也看得淡。我們最大的期盼就是兒女能孝順,最好能常帶着孫子、孫女回家聊聊天。新年裏,小區要是能有個地方和老夥伴下下棋、侃侃大山就更好了。”72歲的哈爾濱市退休幹部孫守信説,對城裏老人來説,大多都有一份穩定的退休金,物質生活基本無憂,在精神上卻感到饑渴。
  老伴去世後獨居多年的孫守信老人住在兒子為他在自家小區購買的一套房子裏,保安、停車場、健身房配置完備的小區內卻“忘記”了為數不少的老人們。無處可去的孫守信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有好多人在身邊陪着的消遣”——每天在公共汽車上來來回回漫無目的地坐著。日子久了,他還結識了不少“同道中人”。
  “現在城市老人多數都有養老和醫療保險,但兒女多忙於工作無暇也無力陪伴,很多人過得孤獨、落寞。政府在對老人的社會福利上考慮得越來越周到,要是再多考慮一些適合老人的公共娛樂場所和社區醫療、托老機構,我們的生活就更便利、更豐富了!”哈爾濱市退休教師張秀雲説。
  相關稿件
2008年股市前瞻:期待牛市延續 2008-01-02
2008年1月期間連豆仍將繼續維持牛市格局 2008-01-02
亞太股市:2007年表現強勁 2008年壓力不小 2008-01-02
2008年歐元區版圖擴大 幣值保持強勢[圖] 2008-01-02
分析人士:2008年國際油價可能"騎虎難下" 200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