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靈 “虛擬情感商品”熱銷網絡
    2007-12-05    本報記者:艾福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淘寶網的一家小店出售的“貨物”大多是虛擬情感商品,如郵箱情人、狸貓變身的葉子、寵石、皇帝的新裝……這些商品定價多為一元,每個商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是一些幽默搞笑的話語,這些奇特的商品吸引了大批網絡獵奇者,買家源源不斷,跟帖留言者更是數不勝數。
  在心理諮詢師看來,人們對虛擬情感商品的關注,是一種現代人的心理訴求方式,更是現代人逐漸成熟的標誌。人們在吃飽穿暖,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開始投入時間、精力,甚至金錢關注自己的心靈成長,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

  “夏日裏的陽光”“失戀進行時”“會消失的魚餌”……這些另類的商品正從淘寶網上一個小店裏傳播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這種全新的購物理念吸引了大量的網絡獵奇者,他們“買”的不僅僅是商品,還有一份輕鬆和幽默。

販賣“陽光”“虛擬情感商品”走俏網絡

  你想過“夏日裏的陽光”是怎樣的嗎?記者在淘寶網上一家名為“商店裏的瘋子”的小店裏,看到該商品的圖片是“大海、沙灘、陽光”,輔以美麗的文字介紹。
  “在這個瓶子裏面,裝滿的是夏日最赤誠、最灼熱、最悅目、最耀眼的陽光!在夏季的海灘上,我輕輕地抓起這個瓶子,有如觸摸它的肌膚一般溫柔,緩緩地擰緊瓶蓋,便把當日的溫暖與狂熱收入了回憶之中。而在冬天,這個雪花飄飛一片銀白的冬天,獨自一人坐在冰冷的窗下,悄悄地把瓶蓋擰開一個縫隙,隨即,當日那片如癡如醉的心情便從這個縫隙之中衝了出來!環繞這個世界!令寒冬變為一片金黃與蔚藍的夏天!”
  事實上,“商店裏的瘋子”的店主出售的“貨物”大多是虛擬情感商品,如郵箱情人、狸貓變身的葉子、寵石、皇帝的新裝……這些商品定價多為一元,每個商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或是一些幽默搞笑的話語,這些奇特的商品吸引了大批網絡獵奇者,買家源源不斷,跟帖留言者更是數不勝數。不僅如此,小店還吸引了一些另類的寄賣者,比如,有人就貼出“我想寄賣‘夏天裏我的無奈靈魂’”。
  記者在百度上輸入“商店裏的瘋子”,網頁多達126000頁。據了解,由於在淘寶網上留言的人太多,店主不得不在百度上新開了一個博客,專門用於整理和回復網友的留言。
  無獨有偶,今年5月,中國第一家“心靈超市”在上海開張,貨物是些標着不同主題的“心靈瓶子”。這幾十元一件的暢銷貨,不過是些貼着標籤的空瓶空盒,標籤上寫有“離開辦公室”“睡夠八小時”“不要失去自我”等字樣。
  據了解,這些標着不同主題的“心靈瓶子”,在上海展出期間每天可賣出200至300個,短短一個月左右,售出近8000個,約佔總數的一半。很多顧客&&自己購買的原因是這些貼着標籤的瓶瓶罐罐恰好契合了他們內心的某種情緒。

都市生活的“緩衝帶”

  無論是“心靈超市”還是“商店裏的瘋子”,這種另類的經營方式都引起了很大的關注與爭議。
  “心靈超市”剛登陸中國時,有報紙援引評論説,“我幹嗎拿10至100元去買一個平時當垃圾的瓶子、罐子或者牛奶盒?”,“白領們靠這個擺脫矯情、困惑和煩惱,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炒作消費者的‘緊張情緒’,以‘忽悠’作為手段牟利”……而據“商店裏的瘋子”的店主唐旭介紹,店裏的商品也曾引來顧客投訴,甚至有個別商品因為違規而被刪除。
  然而,“心靈超市”火了,“商店裏的瘋子”也火了。很多網友留言稱店主“可愛”、“有創意”,甚至主動為其在網上發帖宣傳,或者將小店的鏈結發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網友“通世商行”説:“在淘寶逛累的時候,一定要到這裡歇歇腳。這裡是一個另類的驛站,每一個商品的介紹都透着酷酷的冷幽默……”
  網友“逢凶化吉的狐狸”説:“掌櫃的,看你的店舖和留言會有幸福的感覺……”
  網友leila0959説:“現實生活似乎覺得沒有什麼激情了,到‘商店裏的瘋子’逛逛突然覺得原來活着也是種幸福。” 
  在今年24歲的研二學生簫蕭看來,傳統購物為物取所需,而在這個小店裏,“購物”成為了一種娛樂,即便不買什麼,到網上逛逛也是件樂事。
  “網友喜歡我的故事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對我來説,留言板比淘寶小店更‘值錢’。現在的人太忙,根本沒有靜下來思考的時間,而我的小店或者留言板就是一個緩衝帶,讓大家放慢腳步,可以放鬆一下,快樂一點!”唐旭説,“我從來不發貨、不成交,就是因為我想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而不是一個‘販賣快樂的人’。”

關注心靈 收穫快樂

  有人曾把“心靈超市”的商品稱為“心靈補給品”,一小瓶“勇氣”,或者一小罐“美麗”,不僅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撫慰與平衡,也給生活增添了些許樂趣和美好。
  寧夏銀川市陽光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諮詢師李曉晶分析説,這是一種現代人的心理訴求方式,更是現代人逐漸成熟的標誌。人們在吃飽穿暖,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開始投入時間、精力,甚至金錢關注自己的心靈成長,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
  “所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大家在‘購買’的過程中,一個傾聽、一個傾訴,解決自己的情感問題和心靈需求,其本身就是一個心理治療過程。”李曉晶説。
  誠然如此,在網友給店主的留言裏,大多都在傾訴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傷心時的絕望:“店主,你知道三年意味着什麼嗎?”有開心的甜蜜:“掌櫃的,我有寶寶了。你有腦波電話賣嗎?可以讓我和寶寶自由通話的那種。那麼我就能天天和他對話,警告他,再在肚裏煩媽媽,出來絕不給他糖吃……”更有兒時的夢幻:“什麼時候會有阿拉丁神燈賣?”“我要買時光機器,你有嗎?”
  “來店裏的人更多是來傾訴自己的煩惱,或者來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産品。我不能真正賣給他們這些東西,能做的只是給大家説説笑話,提供一個讓人豁然一笑的有趣答案。”唐旭説。
  在銀川市一家網站從事編輯工作的李牧&&,隨着年紀的增長,我們開始為工作、房子、車子等等發愁,浮躁的社會把我們折騰得筋疲力盡……正是這些可愛的商品,讓心情一下子變得很陽光。“來到這個純凈的小店,找到久違的童趣,收穫一份快樂與釋然,心懷感激地離去,這就夠了!”

  相關稿件
網絡聯保:不靠抵押靠誠信 2007-12-04
李竹:網絡電視正凸顯投資價值 2007-12-03
法國讓網絡“黃毒”遠離青少年 2007-11-30
都市白領熱衷網絡理財 2007-11-29
券商網站遇“李鬼” 網絡詐騙需“重錘”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