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粧品跨國巨頭瞄準“90後”
    2007-11-14    本報記者:文婧 實習生:王靜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就在世界諸多奢侈品品牌主要佔據和開發富有消費能力的成熟女性市場時,追逐時尚的“90後”一代則成了國際化粧品巨頭瞄準的目標。目前,針對“90後”一代的産品成了化粧品市場的新寵。

物新價低吸引“90後”

  近日,擁有英國C&B投資背景的國際化粧品巨頭詩恩碧攜其全線産品開始進軍中國市場。詩恩碧中國區執行總裁徐振強在“詩恩碧攜手S.H.E炫彩上市”品牌發布會上&&,該品牌的定位是消費意識超前的年輕一代。
  記者在北京化粧品市場看到,與傳統的化粧品專櫃式銷售不同,詩恩碧等專門針對“90後”一代的化粧品專賣店往往是將數千種琳瑯滿目的彩粧、護膚品、香氛與化粧工具全部堆積於專賣店中進行集中售賣,年輕女孩可“一站式”購齊梳妝檯上所有用品。而且,這些産品外形設計十分討巧可愛,例如像仙女棒外形的粉撲、擰開就透出燈光以便在黑暗的夜店也能輕鬆補粧的口紅、多用小鏡子作為表面材質的彩粧用品等。此外,這裡化粧品的種類也十分豐富,光眼影的色彩就讓人數不過來,各種各樣大膽鮮艷的色澤都有,這是成熟女性化粧品品牌所不具備的。
  記者了解到,儘管這些産品的護膚美容功能無法與那些針對成熟女性的産品相比,不過其價格相對便宜很多,幾十元甚至幾元就能選購到眼影、眉筆、唇彩等日常彩粧用品,最貴的護膚品也不過上百元而已。

“90後”愛美心切樂壞商家

  “‘90後’女孩追求個性,就要與眾不同,追求時尚,崇尚玩樂主意,自我VIP化。”徐振強告訴記者,她們在消費特徵上更加注重品牌與自身個性的契合,追求新奇特、喜歡有更多不同的選擇,不斷需要新銳的事物裝扮自己以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感性消費更勝於理性消費,具有一定的衝動性和隨機性。
  種種跡象表明,“90後”一代在時尚、護膚、化粧方面的偏好,着實給商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一方面,要求商家把最新、最時尚的産品快速呈現給消費者;另一方面,要求商家能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地迎合消費者,及時準確地提供消費者最需要的或最喜好的産品。此外,“90後”一代在消費習慣和消費價位方面的特點也是商家應考慮的重要因素。她們在消費習慣上,希望有更多不同的選擇,可以自由挑選、更能一站購齊,而且一定要有持續不斷的新鮮感。在消費價位方面,她們希望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用的産品,産品還要夠酷夠炫夠好玩,同時品牌一定要夠檔次夠面子。迎合市場、發掘消費者潛在需求是在“90後”消費市場尋找商機的惟一途徑。

“90後”化粧品市場存在機會

  數據顯示,近20年來,我國化粧品年銷售額以年均23.8%的速度迅猛增長,遠高於GDP的平均增長速度。據預測,2010年,我國化粧品市場銷售總額可達到800億元。“對於追逐時尚的‘90後’,目前還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缺。”業內人士&&,隨着“90後”一代用於化粧、美容和衣着打扮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以及其知識的增長、與社會接觸的增多,“90後”用於“面子”的花費在其整體消費中的比例會一直呈上升趨勢。
  “中國高校大學生潔膚品和護膚品消費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使用潔膚品的比例為72.8%,其中72.6%的學生至少每季度購買一次潔膚品,平均購買價格約為45元;64.8%的學生使用護膚品,其中68.4%的學生至少每季度購買一次護膚品,平均購買價格約為53元。
  專家認為,目前“90後”一代已開始步入潮流追隨者的行列,成為“哈韓”“哈日”的新主流,她們對化粧品的喜愛也在不停的變化,她們關心的是每天有什麼新品問世,新産品能帶給她們什麼樣的驚喜。不過,儘管“90後”一代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但現階段“90後”因其自身的經濟能力和消費支付能力限制,能否真如商家所願使商家獲得豐厚利潤,仍是一個未知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