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11-14 本報記者:王莉 實習生:商艷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記者注意到,對於試用品的質量和商家提供的信息,一些人士提出了質疑:“試用”拿到的免費信息和免費産品真的可靠嗎? 衞生監督部門的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對於一些化粧品、食品的試用最好謹慎行事,一方面要注意寄來的商品是否為封閉獨立包裝,以避免衞生隱患;另外盡量試用知名品牌有保證的産品,對那些無法保證安全的化粧品和食品,消費者最好不要冒險試用。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試客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一位長期從事消費維權報道的媒體人士&&,首先需要防範商家打着試用旗號,增加各種名目的付費項目;其次需要防範在試用過程中,個人信息被網絡或其他渠道曝光。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試客需要防範的另一個重點,在於網絡上其他試客提供信息的真偽性。看病需要防“醫托”“藥托”,網絡上則需要防範各種“試托”。業內人士解釋説,所謂“試托”,就是在一個産品的試用感受上,商家雇用“槍手”製造一些並不存在的顧客,讓他們以試用者的身份對産品進行讚揚和褒獎,以此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這一産品。 “這是一些商家慣用的伎倆,打着試用的旗號,並以消費者的體驗為誘餌,引誘更多的消費者去購買産品。看到一些網絡上誇大其詞的試用者感受,試客還真需要一雙慧眼,將其中的真偽看個清楚。”一位行業觀察家這樣告訴記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