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旅游:讓人歡喜讓人憂
    2007-09-05    本報記者:呂雪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青海湖畔的佛塔與“雪山雲海”奇觀相映成趣。
  本報記者:侯德強 攝

  在青海湖畔的環湖公路邊,有一塊推介青海湖景區的巨型形象廣告牌,廣告牌在顯著位置錯誤地介紹青海湖居然是“藏羚羊的故鄉”,而配圖卻是兩隻中華對角羚(學名普氏原羚),專業人士認為這是“驢頭不對馬嘴”的誤導廣告,出現在著名旅游景區讓人貽笑大方。本報記者:侯德強 攝

  宛如一顆美麗的藍寶石鑲嵌在青藏高原的青海湖,以其高原明珠的神秘風韻吸引着中外游客。數據顯示,自去年青藏鐵路開通以來,前來青海湖旅游的游客數量成倍遞增。然而,這個4A級景區身陷的諸多尷尬,讓慕名前來的游客幾多歡喜幾多憂:“不去青海湖遺憾終生,去了終生遺憾。”在為數不菲的游客眼中,青海湖旅游成為一場“遺憾游”。

最美湖泊難敵“圈地風”

  中國最美五大湖泊之首、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區、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等。擁有着諸多桂冠的青海湖,以其碧水、藍天,雪山、草原,萬鳥雲集、魚翔湖底的絕美畫卷構成了綺麗壯美的高原風光,令世人嚮往。
  然而,曾幾何時青海湖畔颳起一股圈地風,五花八門的“風情園”、“帳房旅游”等設施拔地而起,紛紛打着“青海湖——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招牌,招徠游客。遠道而來的游客被搞得一頭霧水:青海湖旅游的目的地究竟是哪?
  青海湖151景區負責人董立志説:“不少前來青海湖旅游的游客被這些非正規的旅游點截流,之後感覺被欺騙了。每年的旅游旺季都不斷有游客投訴説自己到青海湖旅游,卻只到了青海湖邊,而沒有到青海湖景區。”
  在距離151景區大約10公里的青海湖漁場,記者遇到兩位正在湖邊散步、照相的北京游客,他們説,帶他們來這裡的朋友告訴他們去景區也是看看湖水,還不如來這兒好。況且這裡只收20元的門票,比151便宜多了。

景區建設滯後難留人

  正如這兩位北京游客所説,青海湖南岸包括漁場在內的這些“旅游點”之所以能生存,和景區門票價格不無關係,同時,景區建設滯後、可供游客參與的項目太少也是游客以為去不去151關係不大的重要原因。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青海湖這種水天一色的景色的確很獨特,但是旅游配套設施太簡單,服務意識也不強,感覺100元的門票很不值。”來自四川樂至的自駕游客人陳勇、蔣敏夫婦説。
  陳勇夫婦當天一早從西寧出發,來到青海湖151景區,只呆了不到半小時,就往回返了。他們説:“一路駕車來到景區,卻發現除了湖水外再沒有什麼可看的,和在沿途看到的基本一樣,想捎點紀念品回去也沒有發現什麼好買的。”
  近兩年來,151景區的門票先後從20元漲到50元、100元。但景區建設雖屢有改觀,但整體上仍處於低層次開發水平,接待能力、服務水平沒有實質性的提升。景區內,漫長的湖岸線依然空空蕩蕩。購物一條街上,各種打着藏飾旗號的商店鱗次櫛比,但很難找到能夠代表青海湖特色的商品。
  “作為一名外地游客,來這裡一是想看看這個中國最美麗的湖泊,二是想在湖上坐遊船耍一下。但進了景區後,湖水在路上已經看過了,而要坐船呢,還得另外買船票。”一位北京游客不無抱怨地説。
  由於景區建設的滯後,游客在景區逗留的時間也很短。一位旅行社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説:“青海湖太大了,在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湖水),沿途也都可以看到,游客到了151景區,沒有新鮮感。一個多小時足夠了。”
  這種走馬觀花、快餐式旅游的結果就是,除了那一湖炫目的湖水外,游客對青海湖似乎別無印象,這難免讓人心生遺憾。

何時不再抱着遺憾歸

  事實上,青海湖旅游絕不是看看湖水、照照相那麼簡單。之所以給游客造成這樣的印象,主要在於青海湖旅游開發中的諸多亂象。
  目前,青海湖南北兩岸的旅游規劃、旅游開發方面各自為政,開發風格不一,重復建設嚴重。海南宣稱要打造“青海湖南岸景區”,海北則重點宣傳北岸風光。目前已經形成的151、沙島、鳥島三個景區,近年來也是各唱各的調。而湖畔“割據式”的旅游開發,勢必會對青海湖生態環境不利,景區內游客隨手丟棄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讓人憂慮。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青海湖旅游開發中對文化內涵挖掘不夠,也是讓游客感到遺憾的一個重要因素。青海湖一帶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途經之地,環湖周邊有着許多歷史遺址和民間故事。同時,青海湖還是藏族人民的“神湖”,每年都會有隆重的“祭海”活動,時常可以看到藏族群眾圍着青海湖“磕長頭”,一路叩拜。 
  在採訪中,不少游客和有關專家認為,青海湖的旅游資源舉世無雙,應該打造好這一旅游品牌,理順管理體制,注重生態環保,挖掘文化內涵,提升服務水平,真正實現“服務游人、共享文明”的理念,讓到青海湖旅游的游客不再抱着遺憾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