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中國服裝産業集體面對品牌壓力
    2007-04-09    牛一婧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主席王慶近日指出,時裝周的門檻要提高,獲得時裝周話語權的品牌一定要是知名企業。這個聲明讓各大企業感到了來自“品牌”的壓力,增強品牌意識,做大做強企業,是擺在中國服裝産業面前的一個艱巨而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品牌已成為一種感情寄託

  在剛剛結束的07/08秋冬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模特展示“愛登堡”品牌商務休閒裝。本報記者 陳建力 攝

  一件普通的衣服,釘上知名品牌的商標之後便身價大增。那麼品牌的價值到底在哪兒?
  品牌的價值是多方面的,首先,受法律保護的註冊品牌是對生産者利益的一種保護,成為企業的一種特有資源,其他企業不得仿製使用。此外,品牌還有助於加深消費者對産品的印象,激發其購買的願望,也就是説品牌可以提升商品的價值,即使提升後的價格相對其他同類産品要高很多,消費者也願意購買它,因為在消費者心中,品牌不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如“唐納卡蘭”所透露出的都會氣息、“柏帛麗”的英倫韻味和“瓦倫蒂諾”“范思哲”的意大利風情等,這些都是人們所追求的感情寄託。 

“知名品牌”將成為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准入證

  縱觀巴黎、紐約、倫敦、米蘭四大時裝周,不僅由頂級設計師與當紅模特聯手的T&表演炫目、精彩,就連觀眾的着裝“表演”也令人大飽眼福。這種吸引“D&G”“阿瑪尼”“Prada”等知名品牌的時尚盛典,一直以來是中國國際時裝周要學習和追趕的。
  經歷了十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國際時裝周正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但是,在我國服裝生産總量逐年上升、各大服裝盛事開展得如火如荼之時,我們卻尷尬地發現:屬於自己的世界性品牌少之又少。
  中國服裝協會會長王慶在剛剛結束的07/08秋冬中國國際時裝周上就此指出:“中國國際時裝周下一個十年的最大變化、最大亮點是時裝周的門檻要提高,獲得時裝周話語權的品牌一定要是知名企業。”這不僅是對中國國際時裝周未來發展的首次定位,也從一個側面説明了我國整個服裝産業的發展已由“量”的繁榮開始向“質”的突破轉變。“知名品牌”這個准入證開始為各大企業所追逐。

做“品牌”,各大企業競折腰

  雖然國內的服裝品牌還未能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但各服裝品牌公司和設計師都非常重視“品牌”的樹立。“個人的修養很重要。”夢舒雅的設計師説:“只有自己走到了時尚的前沿,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受眾。”這種理念是做好品牌的前提。
  浙江“雅瑩”董事長張華是一語道出了各大品牌的追求:“品牌是一個巨大的無形資産,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絕對表現,只有把品牌打造好,才有永久的未來。”

  相關稿件
孕婦服裝也時尚 2007-04-06
皮草服裝呈現新趨勢:從隆重到休閒 2007-04-06
第九屆江蘇國際服裝節將於9月舉行 2007-04-06
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明年移師新國展 2007-03-30
服裝出口退稅率4月或降2個百分點 200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