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産茶勝地紛紛興起“茶旅游”
    2007-04-06    記者:李榮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上海電 又是一年春茶飄香的季節。長三角産茶勝地紛紛興起“茶旅游”。名茶碧螺春的原産地蘇州吳中區負責人近日在此間&&,城裏人只認識茶罐裏的茶,不知道茶葉“從茶樹到茶罐”的那一個過程。“茶旅游”就是為了讓城裏人參與“産茶體驗”,同時品茶游春。
  環太湖地區已成為“茶旅游”的熱點。太湖沿線密布各種茶坊、茶園和“茶舫”,有的貼水而建,有的“藏”在山水之間,有游客戲稱“一到品茶時節,環太湖就是一個開放式大茶館”。對城裏人來説,最有吸引力的還是採茶、揀茶、炒茶這些體驗活動。上海茶葉協會人士説,炒茶十分有講究,溫度要適中,太低了茶葉中水份“逼”不乾淨;太高了,一下炒焦就完了。
  茶要喝出味道,品出文化。記者在上海街頭隨機採訪了幾位路人,他們對各種名茶都能説出一點感性認識,比如龍井“味道很高貴”;碧螺春“很香”,但對於名茶的由來和歷史知道得不多。
  據茶葉專家説,茶文化對品茶來説,重要性“不亞於舌頭”。
  就拿碧螺春來説,據地方史記載,蘇州種茶始於兩晉南北朝,唐朝陸羽《茶經》就有茶葉出自“長洲(今蘇州市)洞庭山”的記述。宋朝此茶已作為貢茶,到了清代,更被當地百姓稱為“嚇煞人香”。康熙皇帝南巡太湖飲得此茶,讚不絕口,但覺茶名不雅,就欽定茶名為“碧螺春”。
  “有了這個茶文化的知識,品起茶來感覺就是不一樣,不信你試試”。專家很有意味地説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