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2月6日,中國歷史上再普通不過的一天。 廈門,茅&酒全國經銷商會議。茅&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兼茅&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的聲音堅定有力——“2008年茅&集團銷售收入將首次超過100億元,提前實現百億元銷售收入的發展目標。”
2008年末的某一天,一家報紙金融版面上有這樣一則消息:“金融危機背景之下,茅&報收於107元,仍居深滬兩市之首。” “百元茅&的出現,傳奇之外,成為一种經典標本。這意味着‘價值投資’成為中國股市投資最為核心的理念之一。” 2009年3月25日,茅&&份公司公布了2008年公司年報:2008年,公司共生産茅&酒及系列産品25077.96噸,同比增長24.06%;實現營業收入82.42億元,同比增長13.88%;營業利潤53.90億元,同比增長19.12%;實現凈利潤37.99億元,同比增長34.22%。每股收益更是達到了歷史新高4.03元,這讓貴州茅&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蕭瑟背景之下,成為資本市場中最為耀眼的明星。 公司領導層更是在這份堪稱市場信心基石的年報中&&,針對今後一段時期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趨勢和市場狀況,2009年公司計劃實現銷售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8%以上的增長!
為歷史負責
一、
百億背後 94年前。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以其品質成就彪炳史冊的傳奇。那時的茅&已然初具世界品牌的雛形。 60年前,新中國成立。茅&酒成為國宴用酒、國酒。其形象在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也代表着中國歷經百年屈辱後,以“自尊、自立、自強”決心而樹立的尊嚴。 10年前。1999年11月20日,股份制企業——貴州茅&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年前。2001年7月31日,茅&發行股票,在滬上市。 6年前。2003年,茅&酒産量終於突破1萬噸。實現了毛主席、周總理的遺願。 2008年,茅&酒産量突破2萬噸,提前兩年實現百億集團的目標。 在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中,貴州茅&位列第363位,在全球飲料行業排名第9位,是中國飲料業唯一上榜企業。 茅&一直以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為發展目標,導入全球企業一致認同的美國“波標”卓越績效質量管理模式,實現了向當今世界一流企業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轉型。先後榮獲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和全國質量管理獎,意味着茅&已跨入國際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先進企業行列。 現代科學技術、現代資金運作方式、現代管理營銷體系,是茅&集團實現百億的保障,更是茅&集團從傳統作坊式企業邁入大型現代化企業的昇華。
為社會負責
許多參與茅&企業體制轉型的人還記得,早在10年前,茅&的改制方案中,就有“企業社會責任”這一理念。 一、
為了人類放心地飲酒 2008年初,“三鹿事件”等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頻頻拷問社會誠信。 面對2008年的食品安全風暴,茅&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檢測,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嚴格按照“食品安全體系”的要求,重點加強了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和控制,編制了《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一覽表》,提出108項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了有效控制和預防。 迄今為止,在整個國內釀酒食品企業中,唯一隻有國酒茅&同時擁有國家頒發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原産地域保護産品三項認證。此外,茅&還榮獲2007至2008年度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獎,2008年度最佳誠信企業。 二、一瓶酒與一座城 2008年,茅&地區的本地紅高粱價格飛漲,從1年前的每斤1.9元漲到了2.6元。按計劃,仁懷市政府這一年要實現每戶農民增收200元,由於紅高粱價格上漲,這個目標輕鬆完成,茅&酒廠一家就收購了5萬噸本地紅高粱。 茅&一家企業的興盛,帶動了上游鏈條的發育。仁懷及周圍農村,多達60萬的農民因為茅&建立發展有機原料基地、種植有機原料而受益。伴隨茅&的壯大,仁懷農業、農村、農民的很多問題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走上了致富之路。2008年,茅&集團上交稅利40.31億元,同比增長5%。據統計,建國以來,國家對茅&的投入,全部加上只有5億。 茅&河谷是中國酒都的靈魂和心臟。因為茅&的存在,這個藏在大山裏的小鎮匯聚了來自世界的目光。許多人慕名而來,只為看看傳説中的茅&鎮。由此帶來的國酒工業旅游已經成為仁懷、遵義乃至貴州的一個旅游名片。 三、赤水河畔的科學發展 “12年後,國酒茅&的年産量將達到4萬噸。”這是茅&當前最為核心的戰略增長計劃。 “4萬噸的産量,不是簡單的産能疊加。茅&不可能無限制發展,因為所在地的不可複製以及有限的承載量;茅&也不能按照既有的方式簡單擴張,因為土地和資源乃至生産的廢棄物,都會給環境帶來新的壓力。”茅&人將其銘記在心。 經過長期、持續的治理,茅&在生産過程中的煙塵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生産排放的水質,完全達到國家二類污染物的一級排放標準,臨廠邊的赤水河堤終端500米處的斷面水質完全達標;整個廠區繁花似錦,綠化覆蓋率高達30%。 和諧發展的概念之一——“循環經濟”已被納入茅&未來規劃的核心。茅&將投入近10億元建設茅&酒循環經濟工業園,目前已投資3億多元在原生産廠區綠化環境、改造生産實施、提高空氣質量、保護釀造用水質量等。
為自己負責
一、
我們都是茅&人 對於許多人來説,2008年的金融危機,似乎只存在於概念之中。但當裁員、減薪來臨之時,才發現,原來危機就在自己身邊。 2009年初,在向茅&集團全體員工作董事會工作報告時,袁仁國大聲説道:“茅&有兩個承諾:不減薪、不裁員。”台下歡呼聲一片。 在關注自身員工的同時,茅&還始終把經銷商當作上帝和恩人。 當然,他們更不會忘記消費者。“茅&提出‘走平民化道路’的口號,是要力爭讓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喝得起茅&,讓每一個工薪階層都能在父母親生日的時候買一瓶茅&酒給老人祝壽。茅&被尊為‘國酒’,理應成為享譽世界的‘名牌’,強調‘名牌戰略’是必不可缺的路徑,但‘民牌戰略’與其看似矛盾,其實又很互補,相得益彰。”季克良在不少場合這樣強調。
因此,茅&集團把肯定廣大員工群眾、經銷商和消費者的現實、適時的需要作為企業的價值取向,大力營造“人”與企業和諧同步發展的主旋律。 二、站在危機的肩上 這些年來,茅&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其間經歷的商戰自是數不勝數。但茅&人自始至終奉行“以和為貴”。 從當初習酒的“氣死茅&”,到“貴州醇之爭”、“國酒不搞終身制”的挑戰,再到近年的健康酒的質疑與爭端,即使在金融危機下,無論是在股市,還是在市場中都表現出自信與魄力,淡定與和諧。 以和為貴,既尊重對手,更尊重自己。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氣度,一種力量。 有容乃大,從一種品牌到一個行業,在行業中成為品牌定力,在社會中成為行業定力。 站在危機的肩上,我們看到了希望。 三、營造話語體系 1999年,袁仁國在多次宴請客人的宴席上手持茅&酒杯,娓娓道出“國酒茅&喝出健康來”。 2004年,“適量飲用茅&酒不傷肝”一説使得茅&一度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面對媒體和行業內外的紛繁擾攘,茅&處變不驚、據理力爭堅決捍衛“茅&健康説”,讓人為之尊敬和感動。一番置疑、激蕩、交鋒、論證之後,健康飲酒成為家喻戶曉、口耳相傳的歌謠。 有人評價説,“‘健康學説’是茅&針對白酒‘第三次浪潮’發出的一種‘喝酒時代宣言’。茅&解讀了中國人幾千年來內心深處需求的一個秘密:即對名望和健康的巨大渴求。因此,茅&贏得了全社會的推崇。” 袁仁國説,“消費者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對白酒行業來説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要求我們白酒企業,尤其名酒企業負起責任,為廣大消費者釀造高質量的好酒,並告訴他們白酒知識,白酒是到了理性回歸的時候了。” 時至今日,“健康飲酒”已成為行業內的主流話題之一,人們對“白酒有害”的固有看法已出現松動,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國酒茅&,營造了關於喝酒的一個特殊而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話語體系。 2008,國酒茅&走過了一個寵辱不驚的年頭。 因責任而閃光,因責任而淡定。 2009,茅&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