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行業優勢資源打造風電産業"航母"
中國航太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風電制造業投資成效喜人
    2009-03-10    作者:方金蘭 劉愛軍 吉潔    來源:經濟參考報

韓樹旺副院長陪同領導視察

  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總是過度依賴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類能源,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對生態環境的不斷破壞和資源的日益枯竭。如何才能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是步入新世紀以來人類社會所面臨且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面對當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和能源及環境的約束問題,人類社會將怎樣選擇其前進的方向?當這場百年一遇的危機過後,哪些産業又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繼續前進的重要動力?
  面對金融危機影響,能源需求放緩,但同時也給優化能源結構帶來了難得機遇。風能、核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以其清潔、無污染、可再生等諸多優勢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風電産業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風力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陸地風能高達2.53億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海上風能有7.5億千瓦,開發和利用潛力巨大,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山東、遼寧沿海及其島嶼的沿海風帶,和內蒙古北部、甘肅、新疆北部及松花江下遊的內陸風帶。
  風能屬一種潔凈並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是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中技術成熟,具有規模能力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近年來,我國風電産業發展極為迅速。據悉,截至2008年底,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已達到1221萬千瓦,同比增長106%,總裝機容量位列全球第四。僅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630萬千瓦,新增量位列全球第二,完成發電量12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26.79%。目前,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可再生能源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1000萬千瓦的目標。

航太品牌挺進風電制造業

  隨著全球風電産業的快速發展,風電裝備制造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GE、VESTAS等世界風電裝備制造業巨頭紛紛將眼光瞄準中國風電市場。
  中國航太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太萬源集團)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控股,主要從事風力發電機組研發、總裝、測試及關鍵零部件制造的專業化上市公司。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裏之外。作為長期主管火箭院民品工作的韓樹旺副院長,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將最具發展潛力的風電産業納入火箭院的重要民品項目之一。韓樹旺副院長表示,面對我國振興裝備制造業規劃的出臺及風電産業的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風電裝備制造業也迎來了新的春天。
  俗話説背靠大樹好乘涼。盡管航太萬源集團成立才不過短短幾年時間,但她身後的火箭院不論是在人才、資金,還是技術方面均是其堅實的後盾。作為中國航太事業的發祥地和搖籃,火箭院不但為我國兩彈一星和神七問天創建功勳,而且還是我國風電行業引領者。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火箭院即開始了風電項目研發工作,並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風力發電的專業人才;1999年,他們率先生産出了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WD646型600千瓦風力發電機組;2001年經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産品鑒定,認定為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內領先産品。航太人成為當時國內率先可以生産“變槳距風力機組”的廠家,可以説是國內風機設備制造國産化的引領者,並在國內享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步入新世紀,世界各國因日益緊張的能源問題而加大了對風電技術的創新力度。世界知名品牌兆瓦級大功率風機紛紛問世,航太品牌的風電産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韓樹旺副院長為航太風電産業的發展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即:1、立足于自己、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迅速迎接國內風電市場發展需求;2、立足自主産權研發,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先邁出去在風電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一條腿臥薪嘗膽,自主研發;3、借助資本市場融資,做大做強,打造航太自主品牌。

開展國際合作實現快速發展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面對我國風電産業發展的難得機遇,作為業界專家的韓樹旺副院長深感僅僅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難以實現在最短時間內成為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風電行業龍頭。為此,他精心為航太萬源集團制定了迅速發展成長的方案即通過與國外擁有先進和成熟技術的風機制造商開展合資合作來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實力的提升。
  2005年,航太萬源集團與西班牙ACCIONA公司合資成立了年生産能力為400颱風機的“南通航太安迅能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該公司專門生産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1.5兆瓦變速恒頻風力發電機組。歷經一年的努力,我國第一批33臺1.5兆瓦的變速恒頻國産化機組矗立在張北風電場,這批風機的正式投入運營,標誌著航太風電真正實現了産業化道路。從而,打破了我國長期以來一直依賴進口風電設備的格局。
  追求卓越,永無止境。面對風電技術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立志要在風電行業成就一番事業的韓樹旺副院長又將眼光瞄準了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2兆瓦永磁直驅風機技術。與傳統風機相比,直驅風機省略了齒輪箱部件,具有易于安裝、維護,機組壽命長、體積小、運營成本低、發電效率高等諸多優點,是世界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方向。為此,航太萬源集團開展了與世界上最早從事直驅風機研發的生産商荷蘭EWT公司的合作,共同投資建設直驅風機總裝廠和葉片廠,以及風機的銷售公司和運作維護公司,進行900千瓦直驅風機的産業化運作。同時成立院風電研發中心,研制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2兆瓦永磁直驅風機技術。目前,2兆瓦風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制中,預計2009年底樣機問世。

借殼上市打造風電“航母”

  通過與國際先進風電企業的合資合作,航太萬源集團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提升了其核心競爭力,成長為國內風電行業的佼佼者。然而,面對風電這個資本密集型的産業,管理經驗豐富的韓樹旺副院長心中明白,航太萬源集團只有通過上市融資的方式才能實現企業下一步的做大做強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2006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通過資本運作,成功收購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並更名為“中國航太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韓樹旺副院長挂帥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集中主要精力整合資源、重組上市公司。經過一年多時間,航太萬源集團實現了對公司原有業務的置換,將風電、稀土電機等優良資産成功地注入到該上市公司中,經過近兩年的培育與發展,公司已經由原來競爭激烈的“電子通信業務”轉型為以“風機設備制造和稀土電機制造”為重點的新能源、新材料應用、環保、節能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從而打通了公司在以風機裝備制造為核心的新能源領域的融資渠道。據了解,航太萬源集團目前已經形成集“風機技術研發”、“風機整機組裝與測試”、“核心零部件生産制造”及優質的“産品售前、售後服務”為一體的産業布局。
  由該集團投資近八億元建設的內蒙古自治區風電産業園區已全部建成並正式投産,該風電産業園佔地300畝,主要包括風機總裝廠和風機葉片制造廠兩部分,年生産能力為:900KW直驅風機400臺、2MW永磁直驅風機200臺,年生産風機葉片600臺套。該園區的投産不僅為加速實施以內蒙古自治區為重點的風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風機設備保障,同時將為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及促進就業發揮重要作用。航太人將先進的風電技術和風機設備制造産業化基地落戶內蒙古,受到了自治區政府和烏蘭察布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給予了大力支援。
  此外,航太萬源集團還將風電業務布局到我國西北地區的河西走廊,在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甘肅省正在籌劃投資建設風機整機及主要零部件的生産基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直面國內迅速發展的風電市場,始終善于以全局視野駕馭企業發展的韓樹旺副院長表示,在目前國家高度重視風電産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盡早出臺與風場開發相配套的優惠政策及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要考慮到促進地方就業及稅收問題,從而更高地刺激地方政府在風電産業領域的積極性。談及公司未來發展,韓樹旺副院長信心十足。他表示,航太萬源集團將與國內幾大發電龍頭企業強強聯合,為拓展我國的新能源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他希望經過三至五年的發展,力爭將公司打造成為風電産業界的“航母”,能夠與國際風電巨頭企業相媲美。透過航太萬源集團發展的軌跡,我們看到了中國國企在風電行業靚麗的身影,也看到我國民族風電裝備制造業崛起的希望。

  相關稿件
史立山:警惕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投資過熱 2009-03-03
史立山:警惕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投資過熱 2009-03-03
三大因素制約著中國風電産業的健康發展 2009-03-03
三大因素制約中國風電産業健康發展 2009-03-03
預期有變資金吃緊 外資風電巨頭不斷撤離 200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