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武:福建東南將形成石化産業鏈群
    2008-06-27    本報記者:沈汝發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海峽兩岸石化産業發展論壇”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石化工業區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石油化工(泉港)園區,成為九個“國字號”石化園區之一。  
  “泉港區無論是從基礎設施條件,還是從石化産業基礎來看,都已具備了跨越式發展國家級石化基地的條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説。  
  泉港區石化工業區毗鄰湄洲灣,被定位為“湄洲灣石化基地先導區”。在2007年福建省政府制訂&&的《福建省湄洲灣石化基地發展規劃》中,湄洲灣石化基地將重點發展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深加工、精細化工等主導産品,形成以成品油、聚烯烴、有機化工等石化中上游原料為重點的石化産業集群。  
  “石化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也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産業。”李勇武對石化産業前景非常看好,目前中國乙烯、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自給率低,有機原料需要大量進口,這為泉港石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泉港區委書記游祖勇介紹,泉港石化工業區由仙境、南墾、洋嶼和氯鹼四個片區組成,規劃面積24.5平方公里,已開發7.76平方公里,2007年石化産值達190多億元,今年石化産值預計可突破250億元,2010年將有望突破1000億元。  
  泉港已開闢為國家一類口岸。游祖勇説,今明兩年碼頭泊位全部投産後港口吞吐量將超過5000萬噸,屆時泉港區將建成福建最大的石油化工港區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同時,泉港石化工業區北承長三角石化圈,南接珠三角石化群,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
  世界級的石化基地前景、優越的深水港自然條件、大手筆的綜合基礎設施配套。德國林德集團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方世文認為,這是拉動公司到泉港區投資的“三套車”。
  泉港區與台灣隔海相望,同時作為全省石化龍頭基地和重要的台胞祖籍地,這個區在對接台灣石化産業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而台灣石化工業受資源、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困擾,對外轉移趨勢正不斷增強。  
  6月19日,泉港區政府與台灣區石化同業公會達成在泉港石化工業區設立&&化工投資專區的投資意向。“台灣的經驗、技術和管理水平加上泉港的原料、市場等基礎環境條件,無疑可以實現合作,共創雙贏。”台灣區石化同業公會理事長周新懷也非常看好兩地石化合作空間。  
  “閩東南一帶將形成一個上千億元的石化産業鏈群,一個新興的石化産業基地將在東南沿海迅速崛起。”李勇武説。
  相關稿件
福建晉江:扶植擔保公司解中小企業資金饑渴 2008-06-27
福建:&&新政策提高新土地整理項目補助 2008-06-25
福建平潭海峽大橋建設進入快車道 2008-06-24
國開行在福建累計承諾124億元“綠色信貸” 2008-06-20
電力供應緊張 福建月缺電將達160萬千瓦時 200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