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業的兼併重組已然上升到國家層面的高度。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安全、節約、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産能,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煤炭生産集約化程度、安全生産和科技水平,有序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推動現代煤炭産業發展。” 相關專家8月26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則指出,國務院此次表態將對規範各産煤省區的煤炭資源整合、煤炭企業的兼併重組發揮重要作用。
民企重獲空間?
在國務院此次表態之前,山西、河南等地的煤炭行業重組早已展開。以山西為例,據當地媒體報道,實施兼併重組後,山西省已經淘汰礦井59.4%,減少礦井1545個。山西省還&&,在煤礦重組後,將形成以股份制企業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並存的辦礦格局,其中國有辦礦佔20%,民營辦礦佔30%,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佔50%。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是被並購對象的民營煤企此次搖身一變亦成為國家鼓勵的煤炭整合主體。國務院會議明確指出,“積極探索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有效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和民營煤礦企業成為兼併重組主體。要加強政策引導,&&財稅、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支持被兼併企業的煤礦安全改造和技術改造。” “對民營企業來説,這是福音。”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説,強調國有和民營聯合,就是為了防止國有企業把民營礦企“吃掉”。事實上,在去年山西省推進兼併的過程中,就出現了浙江民營資本意欲“叫板”山西省政府的情況,他們認為應有的利益並未完全得到保護,同時,市場上還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爭論。林伯強説,根據這次會議的情況,今後國企做大卻不兼顧民企的現狀將會有所改變。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分析師李廷則認為,此次會議無論在輿論還是實際操作上,都對民營企業起到了政策上的支持,也將重新調動民企的積極性。 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對此前景並不看好。國內一家大型煤企人士對媒體&&,有一定資質的民企具備收購其他小煤礦的實力,但最終可能也難逃被國有大礦整合的命運。
緩解煤電矛盾
國務院會議還指出,“要鼓勵各種所有制煤礦企業和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企業以産權為紐帶、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參與兼併重組。”這在分析人士看來,是打造“能源巨頭”的重要信號。 李廷認為,鼓勵電力産業和大型化工産業參與煤炭行業整合,其實是有好處的,可以平衡産業之間的資源分配,有利於産業之間的融合,即煤電一體化。事實上,煤電一體化呼聲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展開,但一直沒有重大進展。而由此造成的,是幾乎每年都出現的“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煤電談判上的扯皮。 “煤與電作為關聯度極高的兩大上下游産業,通過資本和産權這個紐帶,發電企業積極向上游煤炭行業拓展,尋求穩定的煤炭供給,而煤炭企業也可以向下游發電行業延伸,為煤炭産品尋找穩定市場,最終實現煤電雙方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有利於煤、電兩大産業長遠發展,進而緩解煤電矛盾。”李廷指出。 “最重要是不要把民營企業做小。”林伯強説,電力行業基本國有,如果煤炭行業也全部國有化,對今後的可持續發展不是特別有利。此外,煤炭一體化的過程中,煤電融合必然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兼顧煤炭和電力的企業特徵及經營特徵也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