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分食電動車“蛋糕”
16家央企組建“電動車産業聯盟”
    2010-08-19    作者:孫維晨    來源:國際金融報

    8月18日,被稱為“中央企業電動車産業聯盟”的官方背景組織在中國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牽頭下成立。聯盟成立後主要是在資源整合、上下游産業鏈和産能配合等方面做好協調工作,共同發展電動汽車。聯盟的近期目標是促進産業相關技術標準的統一,中長期目標是要掌握電動車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動車企業和品牌。

  中央電動車部隊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昨日出席聯盟成立會議並講話,可見“中央企業電動車産業聯盟”的級別之高。
  目前,現有梯隊的16家央企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包括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東方電氣、中國南車等在內的整車及電驅動企業;第二是以中海油、有研總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為代表的電池研究企業;第三是國家電網、普天信息、中石油、中石化、南方電網等能源供電和基建服務方面的企業。該結構涵蓋了電動車生産鏈的上下游整個環節。
  李榮融&&,聯盟的主要任務是整合中央企業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産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統一産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産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促進自身電動車的應用普及與市場發展,全面提升本國電動車産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全球競爭力。
  正略鈞策管理顧問公司合夥人付志勇向《國際金融報》置評説,無論是電動車研發製造還是動力研究等配套物件研發,央企正在形成初步的整合産業鏈條。“這有利於中央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對抗大型競爭對手。”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聯盟的組建是在用市場調節市場,對資源進行重新安排和分工,實際上是一個進步。
  中央的意圖早已明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節能減排戰略安排中的重要一環,目前國家已針對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了購置補貼政策。而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亦已制定完成,最快8月內最終定稿並上報國務院批准。

  聯盟松散壟斷難

  境內財經觀察家認為,自中汽協牽頭國內排名前十的車企成立Top10電動汽車聯盟之後,國資委成立的電動汽車聯盟更具“官方”色彩,將在電動汽車資源整合方面發揮更大的效用,在相互協作上要優於其他同類聯盟。
  一年前,國務院公布的《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後,諸多央企紛紛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但也出現了“各自為戰”的情況。
  據報道,國家電網稱,到今年年底,將完成7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6209個充電樁的建設,這一龐大工程將涉及27個省市;中石化以北京為試點地區,將全市規模較大的加油、加氣站改建成油(氣)電綜合服務站,並逐漸向全國推廣;中海油則計劃通過合資公司在兩個以上省會城市建設充電站。
  不過付志勇向記者透露,這樣的聯盟結構松散,電動車研發在目前的國際競爭中依舊落後。“無論是整車還是在核心動力電池方面都落後於國際同行。”但聯盟的組建確實有利於自身發展。
  對外競爭的思路已清晰可見,但同時有擔憂認為央企此舉有“壟斷”之嫌。但付志勇並不認同這一説法,他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本來就很開放了,這樣一個松散的聯盟並不會構成對民營車企造成壟斷。
  本土車企比亞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國資委組織旗下國企成立的新能源汽車聯盟,主要是對國企發展電動汽車進行各項資源方面的總體協調和調整,形成發展合力,這不會影響比亞迪在工信部和發改委的指導下參與電動汽車行業標準的制訂。”
  事實上,不僅是中央,地方新能源汽車聯盟早已不斷出現。單單2009年7月16日至18日連續三天,湖北、廣東、上海三個省市相繼上馬各自的新能源汽車聯盟或者新能源生産基地。隨後年産2萬輛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落戶大連保稅區。

  相關稿件
應將發展純電動車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0-08-05
全球首款量産純電動車明年引入中國 2010-07-15
電動車地方聯盟遭遇勁敵 2010-07-05
比奔項目落戶深圳 電動車地方聯盟遭遇勁敵 2010-07-02
低速電動車有望列入新能源車 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