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央企“搶地” 國資委:沒“授意”
    2010-08-06    作者:李雁爭    來源:上海證券報

    多家央企紛紛出手拿地,央企“方向標”作用近日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對此,國務院國資委有關人士5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央企拿地屬於正常的經營行為,國資委沒有“授意”相關企業在下半年“加速擴張”。
    根據中糧地産發布的公告,8月3日,公司通過競標方式取得杭州市下城區某地塊使用權,總價為9.78億元;8月4日,央企遠洋地産旗下的北京遠凱置業公司出價19億元,拍下上海兩個地塊,其中一地塊樓面價近2萬元/平方米,成為區域地王。
    以上案例使之前的市場傳言再度升溫。某媒體7月曾報道,“國資委近期通過約談等方式授意房地産央企下半年在各自專注的領域加速擴張。”市場一度認為,國資委的態度轉變預示着房地産調控有所松動。
    對此,國資委人士明確&&否認,“國資委沒有對央企的正常經營進行任何‘授意’。”
    同時,該人士也對市場的過分解讀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説,“作為上市公司,中糧地産當然有權利拿地,否則怎麼保證持續經營,怎麼對普通股民和國資委交代。”
    而對於其他主業是房地産的央企,是否拿地、以多高的價格拿地,都屬於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國資委的身份是出資人,只需要把好業績考核的關。如果對企業的正常經營頻繁干涉,就回到了“老闆加婆婆”的老路上。”國資委人士&&。
    該人士&&,作為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重要責任的中央企業,國資委將鼓勵其進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
    由於開發模式還不夠完善,當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還難以滿足居民需求,央企承擔這一社會責任的呼聲日益高漲。據介紹,目前已經有多個主業是房地産的央企涉足了保障性住房。例如,中建國際今年將投逾26億元建保障房;綠地集團在上海的保障房項目投資已逾100億元,規劃建築面積近200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保障性住房建設儘管利潤率較低,但是其供應群體明確、需求量大,項目風險小,利潤穩定,幾乎不存在投資風險,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相關稿件
央企境外資産逾4萬億 兩年擴張三倍 2010-08-05
央企:表功無可厚非,多繳稅理所當然 2010-08-05
央企三年內都要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2010-08-05
去年429億元央企國有股劃至社保基金 2010-08-04
新能源領域央企壟斷格局漸成 民企借“新政”尋突圍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