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大城市群 中國勾勒産業結構新版圖
    2010-05-26    作者:宛霞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獲批,京津冀區域規劃方案不日也將公布。屆時,三個城市群將各自發展特色優勢産業,而我國未來二三十年的産業結構也將跟着三大世界城市群布局完成。
  中國正用三個世界級城市群勾勒“新版圖”。從地圖上看,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仿佛一個穩固的三角形,相互扶持並各自輻射周邊區域。
  近日,《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獲國務院批准,區域經濟專家斷言,京津冀區域規劃方案不日也將公布。屆時,三個城市群將各自發展特色優勢産業,而我國未來二三十年的産業結構也將跟着三大世界城市群布局完成。

  區域聯動促産業整體升級

  對於近日國家密集批復區域規劃的原因,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著名區域經濟學家楊開忠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客觀要求。他特別指出,包括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規劃均是力圖建設世界級城市的區域規劃。
  楊開忠認為,當前我國正在經歷從邊緣國家向核心國家的轉型,需要有相應的區域或城市群承載相應的功能。此外,全球勞動分工正在出現變化,傳統的“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創造”拓展,而地區間區域規劃的出爐將加速這種拓展。
  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區域經濟學家徐逢賢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區域規劃完成後,從國家層面上來説將是一次較大規模的産業結構布局調整。
  徐逢賢解釋説,從産業結構方面看,新區域規劃將引導一大批高科技産業向該地區加速布局,使該地區産業結構進一步協調。
  此前南通、鎮江周邊城市一直有“上海城市後花園”之稱,徐逢賢認為今後這些不平衡將被打破。從城鄉差距方面看,蘇南及浙江平原地區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城鄉一體化發展最快的地區,這種城鄉差距的縮小,也將有助於産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制定産業群導向應對執行難題

  按照規劃,上述三個區域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但區域規劃&&後面臨執行難的問題,需要各地&&細則形成緊密聯動。徐逢賢&&,未來要看各個規劃內省市如何在加強一體化方面努力,確保一體化通過合理對接實現。
  一位正在研究京津冀區域産業結構問題的研究人員昨日告訴記者,從全國角度看,京津冀長期被認為是以一個整體的面貌出現,但缺乏統一規劃也帶來了京津冀區域重復建設、無序競爭、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如京津間的汽車産業同類競爭可謂白熱化。
  此外,京津發展相對領先,客觀上造成了資金、人才等均在京津集中度高。而河北無法與京津實現有效對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區域經濟整合與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而環渤海經濟圈快速發展的進程也相對會延後。
  前述研究人員認為,城市群的區域體系建設均會存在上述問題,因此各地根據規劃制定正確的産業群導向顯得更加重要。因為一旦周邊地區獲得轉移産業的機會越少,也就越無法實現産業升級。
  據悉,尚待國務院批復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為京津冀産業發展做了明確定位。其中北京確定為發揮科研機構和人才密集的優勢,發展高新産業和高端服務業為主,逐步轉移低端製造業。天津在現有加工製造業優勢與港口優勢基礎上,大力發展汽車、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河北定位為京津高技術産業和先進製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相關稿件
深圳福田區産業結構初步實現高端化 2010-04-13
擴大內需政策促家電産業結構升級 2010-03-30
産業結構調整:無形之手不能少 2010-03-05
借調整産業結構搞一哄而上很危險 2010-02-09
內蒙古産業結構逐步升級 優勢特色産業崛起 20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