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再引爭議
    2010-03-11    作者:陳其玨 張俊傑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牛越生在兩會上提交了“關於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的提案。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江漢石油管理局局長張召平也建議調整石油特別收益金保障企業合理利潤。對此,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有一定合理性,但也有人激烈反對。
    據牛越生介紹,目前石油特別收益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未體現石油企業生産成本,如受鋼材等原材料生産成本剛性上升、老油田進入開採後期等因素影響,大多數油田原油成本已超過每桶40美元的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加上國有石油石化企業現仍承擔維護礦區社會和諧穩定任務,每年需負擔數百億元本應由公共財政支付的社會性支出,油田企業實際上已無“特別收益”可言。
    對此,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也在兩會期間&&,石油特別收益金現在是每桶40美元起徵,目前國際油價已經漲到80美元,建議能不能適當提高起徵點。
    此前,全國人大代表、江漢石油管理局局長張召平曾指出,石油特別收益金自2006年3月徵收以來,對於增加中央財政收入、補貼弱勢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石油企業效益下降、競爭力削弱,建議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
    上述提議在息旺能源石化分析師李莉看來有一定合理性。“在去年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影響下,石油的下游産業收益要高於上游産業。而今,國際國內形勢有變,上調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有助於緩解企業的生産成本壓力,平衡上下游的利益關係從而提高企業産油積極性。”李莉對本報記者説。
    但她認為,到底上調多少還應從國家整體出發,不應只考慮石化行業單方面的利益。
    不過,這一提議在另一些業內人士處卻遭遇極大反彈。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昨天指出,“正是由於中石化、中石油的壟斷高利潤,國家才對其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的。‘利潤受到影響’,‘沒有生産積極性’等均不能作為上調起徵點的充分理由。”
    “既然中石化、中石油都‘沒有積極性了’,為什麼還不開放這個市場,讓‘有積極性’的企業來幹呢?”韓曉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認為,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可以調控石化企業高利潤,而此類收益金能夠支持弱勢産業和弱勢群體,達到“用之於民”的目的。

  相關稿件
需對大小非減持徵收特別收益金回補股市 2008-09-09
國有資本收益金可否實行浮動比例 2007-12-14
今年石油特別收益金補貼公益性行業困難群體420億元 2007-12-10
兩大石油公司被徵收特別收益金補貼困難行業 200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