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23日從工信部了解到,為緩解資源短缺、減輕環境污染壓力,工信部將對各地建築廢物的綜合利用再生製品生産企業進行摸底,以便&&系列扶持政策。
工信部即將實地調研
春節前,工信部向各地工業主管部門下發調查問卷,要求收到問卷的省市至少上報一家建築類再生製品生産企業的經營情況。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人士&&,本月底,這些問卷將陸續上交工信部,工信部將根據問卷情況,選擇部門企業進行實地調研。 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資源循環利用也是可以創造豐厚物質利潤的産業。21世紀初,發達國家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産值已經達到6000億美元。 工信部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資源的利用率還並不高。建築垃圾已經成為我國城市單一品種排放數量最大、最集中的固體廢棄物,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建築原料短缺的狀況也越來越嚴重。 經權威部門計算,與實心黏土磚相比,同樣是生産1.5億塊標磚,使用建築垃圾制磚,可減少取土24萬立方米,節約耕地約180畝。同時可消納建築垃圾40多萬噸,節約堆放垃圾佔地160畝,兩項合計節約土地340畝。此外,在制磚過程中,還可消納粉煤灰4萬噸,節約標準煤1.5萬噸,減少燒磚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噸。
系列政策有望&&
據建設部公布的最新規劃,到2020年我國還將需新建住宅300億平方米,未來仍將是我國基本建設高峰期。根據上海市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的估算,2020年前,我國至少新産生建築垃圾50億噸,資源化轉化為生態建材,可以創造價值1萬億元。 記者了解到,在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工信部將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協調&&扶持該産業發展的系列政策。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陳家瓏教授認為,目前,建築垃圾資源化最大的難度就在於企業生産時沒有原材料,靠企業本身來有償運輸建築垃圾成本太高,很多企業也就處於半停工的狀態。專家認為,如果建築公司開發産生的建築垃圾能有效的送到垃圾資源化的企業,那麼相互的矛盾就能很好地解決,也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建築垃圾污染環境的隱患。 根據目前的進展,可能&&的扶持政策包括鼓勵企業收取建築廢物消納費、優先提供填埋場或再生企業建築用地、市政道路工程優先採購服務、減免增值稅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