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1-27 作者:於祥明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收銀、放地、增加供給”成為各地樓市調控政策三大核心內容。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海南、湖南、山東等多個省市均&&要增加住房供給,而安徽、雲南、河北等地則同時強化開發商預售資金監管,以此收緊開發商銀根來促其加快項目開發。 多位房地産人士向記者&&,歸根結底,金融和稅費政策是樓市調控政策最狠也最有效的一招。而從目前各地政府的表態來看,收緊銀根的大方向正在確立。 “2009年房地産價格的超預期上漲,根本不能用房價收入比來解釋的,不可能2008年大家沒有錢買房,2009年突然都有錢了,其核心問題是貨幣。”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會長聶梅生認為。 事實上,大量的貨幣投放、低利率,使得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都隨之上升,由此導致房價過快上漲。有關專家認為,銀根收緊可能是遲早的事。 但是,必須同時看到,目前國民經濟復蘇尚未穩固,房地産依然是拉動內需的引擎,銀根收緊的時機尚不成熟,為此通過非金融類政策的手段收緊銀根,恰恰給地方政府留下了操作空間。 而預售資金管理正是這一政策的核心,即通過變相收緊開發商“銀根”,促進房地産商加快項目開發銷售。 “如果政策執行到位,會對開發商盲目擴張起到明顯的遏製作用。”一位房地産證券分析師説。 記者注意到,近日雲南、河北石家莊、安徽合肥等省市有關地方性政策調控政策的表態,均提及此項,即建立預售金監管賬戶,專款專用,即只能用於預售項目的各項後續開支,開發商不能隨意支配。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預售金管理外,在“國十一條”中,中央政府還露出了收緊開發貸的想法,但目前地方政府還未就此明確表態,或許在今後還有進一步補充。 “與以往調控政策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的‘國11條’沒再收緊‘地根’,相反強調了增加土地供應。”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向記者直言。 實際上,“國11條”開篇便指出,“要加快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對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項目,要採取促開工、促上市措施,督促房地産開發企業加快項目建設和銷售。”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地方版樓市調控政策對此大都進行了“強化”,其中北京更提出來了“雙50%”目標。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各地依靠“土地財政”的局面還無法從根本上扭轉,“放地增加住房供給的政策取向,對各地方政府GDP增長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更容易得到各地方政府的配合執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落實“國11條”,國土部正在進行強化對各城市建設用地“透明化”管理的政策安排,增加土地供應,並穩定土地市場預期。 據悉,《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指南規範(徵求意見稿)》已於本月初徵求意見完畢,預計不久將&&。該規範要求各地政府供地計劃要一年一編,並於當年3月底之前向社會公布。再者,該規範要求土地供應計劃要明確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供應量,且要落實到地塊。
|
|
|
| | |